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1.(2分)《门捷列夫很忙》是一部电视纪录片。通过充满趣味性的知识介绍,向广大中国群众普及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下列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调查
B.我国发射的“嫦娥”系列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C.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D.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
2.(2分)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交流反思
3.(2分)“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消除重污染天气。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氮气D.二氧化碳
4.(2分)下列化学家与其贡献不一致的( )
A.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C.拉瓦锡: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5.(2分)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
6.(2分)下列关于水的组成与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水由水分子构成
7.(2分)如图是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格栅B.沉砂池C.二次沉淀池D.消毒
8.(2分)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9.(2分)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g
B.锰元素为金属元素
C.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MnO2属于氧化物,可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10.(2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11.(2分)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有关气体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炼钢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B.空气中的气体b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C.有助燃性,可做燃料
D.利用它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
12.(2分)下列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不对应的是( )
A.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炸裂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未装满水——收集的氧气不纯
C.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D.用托盘天平称量1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对称量结果无影响
13.(2分)水是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
B.在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进行“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的实验
C.可用活性炭吸附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4.(2分)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2个B.3个C.4个D.5个
15.(2分)如图四个图象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相符的是( )
A.水通直流电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D.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探究物质或微粒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Ⅰ中坩埚钳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 。
②实验Ⅱ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③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④实验Ⅳ探究的目的是 。
(2)“加铁酱油”、“钙镁片”、“富硒大米”中的“铁、钙、镁、硒”都是指 。
(3)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Mg2+: 。
②2H: 。
17.(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
(2)请画出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 (填微粒符号)。
(3)碘原子(符号为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为 ;
②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碘元素的化学性质图2中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18.(9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填化学式)。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图如图乙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②图中A点到B点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从步骤②中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 (填“低”或“高”)。
②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工业上制取氧气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10m3的氧气可以储存在0.01m3的钢瓶中是因为 (用微粒观点解释)。
(4)空气的保护:空气质量级别中一级比二级质量状况更 (填“优”或“劣”)。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19.(6分)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A、B通常状况下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最轻的气体。请回答问题:
(1)物质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请写出由A生成B和C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2)点燃D之前要先 (填操作名称)。纯净的D在C中燃烧,火焰呈 色,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0.(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所示仪器进行实验并探究。
(1)请写出装置C的名称 。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可选择装置 (填序号)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只答操作)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实验室里也常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进行实验时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热试管③将导气管移出水面④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准备好集气瓶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组装装置时将G插入D的操作是:先用水润湿G下端管口,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 ,将其插入。实验中装置I可替换装置G,优点是 。为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将产生的气体从J装置 (填“a”或“b”)口通入。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g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甲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 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
(3)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他又利用如图甲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他想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探究二】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g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丙。
(4)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
(5)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6)若用1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g苹果在温度为60℃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 秒。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门捷列夫很忙》是一部电视纪录片。通过充满趣味性的知识介绍,向广大中国群众普及化学基本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下列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调查
B.我国发射的“嫦娥”系列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C.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D.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调查,属于医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我国发射的“嫦娥”系列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天文学研究的内容,故选项错误。
D、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交流反思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设计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
B、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交流反思,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消除重污染天气。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氮气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国家规定的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分析解题,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A、氧气属于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
B、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B正确;
C、氮气属于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
D、二氧化碳属于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4.(2分)下列化学家与其贡献不一致的( )
A.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测定
C.拉瓦锡: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化学家与其贡献一致;
B、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化学家与其贡献一致;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化学家与其贡献不一致;
D、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化学家与其贡献一致。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2分)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
【分析】根据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灭火物质具有的性质。
6.(2分)下列关于水的组成与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水由水分子构成
【分析】A、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B、根据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核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说个数,故C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如图是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其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格栅B.沉砂池C.二次沉淀池D.消毒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沉砂池中不溶性杂质沉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二次沉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2分)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B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C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B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分)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g
B.锰元素为金属元素
C.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MnO2属于氧化物,可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而不是一个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B、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锰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但不能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C、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解答】解:A、变化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该选项正确;
C、变化Ⅰ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分)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有关气体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炼钢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
B.空气中的气体b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C.有助燃性,可做燃料
D.利用它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氧气的来源分析;
C、根据有可燃性的物质做燃料分析;
D、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解:由图中信息结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分析得出气体b为氧气;
A、助燃性是化学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工业生产炼钢,故A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错误;
C、有可燃性的物质做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是氧气难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不难,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下列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不对应的是( )
A.加热试管中固体药品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炸裂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未装满水——收集的氧气不纯
C.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D.用托盘天平称量1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对称量结果无影响
【分析】A、根据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进行分析;
B、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小;
D、根据左码右物和左物右码的区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受热,使试管炸裂,故A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对应;
B、集气瓶内未装满水会混有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故B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对应;;
C、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小,故C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不对应;;
D、左码右物和左物右码称量时,用了游码,药品和砝码放反了,称量结果偏小,如果不用游码,称量结果不变,故D实验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对应。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3.(2分)水是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
B.在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进行“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的实验
C.可用活性炭吸附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分析】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活性炭不能吸附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答】解: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不包括蒸馏,该选项不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水,为了验证生成水,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C、活性炭不能吸附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水,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均可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4.(2分)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2个B.3个C.4个D.5个
【分析】①根据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进行解答;
②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进行解答;
③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色物质碳解答;
④根据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有火焰产生解答;
⑤根据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解答;
⑥根据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进行解答.
【解答】解:
①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实验Ⅰ中a处最先变黑,故错;
②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故对;
③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色物质碳,故对;
④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有火焰产生,故错;
⑤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故错;
⑥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15.(2分)如图四个图象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相符的是( )
A.水通直流电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D.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分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碳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一定质量的碳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容器中物质总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最大,完全反应后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3分)
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是探究物质或微粒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Ⅰ中坩埚钳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 充分利用瓶中的氧气 。
②实验Ⅱ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
③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
④实验Ⅳ探究的目的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2)“加铁酱油”、“钙镁片”、“富硒大米”中的“铁、钙、镁、硒”都是指 元素 。
(3)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Mg2+: 一个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
②2H: 两个氢原子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设计来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3)根据化学用语的含义来分析。
【解答】解:(1)①用坩埚钳将木炭从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充分利用瓶中的氧气;故答案为:充分利用瓶中的氧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因此实验Ⅱ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故答案为:Fe+O2Fe3O4;
④实验Ⅳ中,观察到酚酞溶液慢慢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与酚酞溶液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因此实验Ⅳ探究的目的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铁酱油”、“钙镁片”、“富硒大米”中的“铁、钙、镁、硒”都是指元素;故答案为:元素;
(3)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Mg2+表示一个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一个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元素符号在微观上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答案为:两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7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
(2)请画出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三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 Al3+ (填微粒符号)。
(3)碘原子(符号为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为 53 ;
②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碘元素的化学性质图2中 C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故答案为:7;周期;
(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由内向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8、3,即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因此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少于4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形成带有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铝离子符号为Al3+;故答案为:;三;Al3+;
(3)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X=2+8+18+18+7=53;故答案为:53;
②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碘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因此碘元素的化学性质图2中C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原子和离子的转化,离子符号的书写以及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18.(9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N2 (填化学式)。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图如图乙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P+O2P2O5 ;
②图中A点到B点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3)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从步骤②中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 低 (填“低”或“高”)。
②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工业上制取氧气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10m3的氧气可以储存在0.01m3的钢瓶中是因为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用微粒观点解释)。
(4)空气的保护:空气质量级别中一级比二级质量状况更 优 (填“优”或“劣”)。
【分析】(1)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磷燃烧的原理、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实验现象与结论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4)根据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答案为:N2;
(2)①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故答案为:P+O2P2O5;
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实验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位到达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①从步骤②中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故答案为:低;
②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是混合物。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混合物;物理;
③10m3的氧气可以储存在0.01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
(4)空气质量级别中一级比二级质量状况更优;故答案为:优。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子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19.(6分)A、B、C、D分别是初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A、B通常状况下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为最轻的气体。请回答问题:
(1)物质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请写出由A生成B和C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
(2)点燃D之前要先 验纯 (填操作名称)。纯净的D在C中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色,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O2H2O 。
【分析】依据D为最轻的气体,则D为氢气,A、B通常状况下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且A生成B和C,C和D都能转化成B,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依据推出的A、B分析;
(2)依据推出的C、D分析。
【解答】解:依据D为最轻的气体,则D为氢气,A、B通常状况下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且A生成B和C,C和D都能转化成B,则B为水,C为氧气,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
(1)根据以上分析,A为过氧化氢,B为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故答案为:分子的构成不同;H2O2H2O+O2;
(2)根据以上分析,D为氢气,为防止爆炸,点燃前应验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火焰呈淡蓝色,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故答案为:淡蓝色;H2+O2H2O。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转化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0.(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所示仪器进行实验并探究。
(1)请写出装置C的名称 试管 。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可选择装置 ACE (填序号)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只答操作) 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KCl+O2 。
(2)实验室里也常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KMnO4K2MnO4+MnO2+O2 ,进行实验时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热试管③将导气管移出水面④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准备好集气瓶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④②⑥③⑤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组装装置时将G插入D的操作是:先用水润湿G下端管口,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 转动 ,将其插入。实验中装置I可替换装置G,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为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应将产生的气体从J装置 a (填“a”或“b”)口通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组装发生装置;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制取氧气的步骤分析。
(3)根据仪器连接方法及装置特点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分析。
【解答】解:(1)装置C的名称是试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需要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故选AC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为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合表达式为KClO3KCl+O2;
(2)实验室里也常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来制取氧气,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制取氧气步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准备好集气瓶、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④②⑥③⑤。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组装装置时将G插入D的操作是:先用水润湿G下端管口,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注射器可控制滴液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实验中装置I可替换装置G,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
故答案为;
(1)试管;ACE;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KClO3KCl+O2;
(2)KMnO4K2MnO4+MnO2+O2;①④②⑥③⑤;
(3)转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同时也考查了实验步骤、仪器的连接等,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2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嘉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g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30毫升15%的H2O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50毫升水呢?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加入水时,若注入H2O2溶液速度过快,反应会过于剧烈而引发事故。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他利用如图甲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1)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的快慢,需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H2O2溶液的 速率 相同。
(2)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时,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 。
(3)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他又利用如图甲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他想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实验探究二】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g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6毫升),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丙。
(4)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保持温度不变 。
(5)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
(6)若用10毫升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g苹果在温度为60℃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 100 秒。
【分析】【实验探究一】(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或比较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大小进行分析;
(3)根据通过信息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二】根据通过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比较反应速率,还需要控制三次实验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相同;
(2)判断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如:产生气泡的快慢,还可以比较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大小;
(3)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该实验是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氧气,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体积膨胀,体积变大,会使液滴移动速度变快,所以需要保持温度不变;
(5)根据图丙中信息可以看出,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苹果的质量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但是苹果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速度增大的幅度变小,说明增大得越来越慢,故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6)加入6g苹果,分解速率可达0.04mL/s,若不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收集6mL氧气需要的时间为150秒,而此时温度升高,也会提高反应速率,所以收集时间小于150秒,因此可推断为100秒。
故答案为:(1)速率;
(2)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体积;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保持温度不变;
(5)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6)100。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探究目的、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九年级二诊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九年级二诊化学试卷,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联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联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树德实验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树德实验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