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展开2.2 有理数的减法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过实例经历有理数减法的产生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过程与方法。体验求两个有理数的差,体会减法与加法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直观探究中探索,归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核心是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三)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投影:某天温州的最高气温为15℃,厦门的最高气温为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为
—7℃,问(1)这天温州的最高气温比厦门高多少摄氏度?
(2)这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高多少摄氏度?你能设计怎样计算吗?
生: (1)15—9=6
(2)9—(—7)=?(导出标题)
b) 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师:如何探索有理数减法?
示范两支温度计,在温度计上显示15与9,看由9如何得到15?
生:将9向上移动6个单位可得15。换句话说6+9=15。
师: 类似地,在温度计上显示9与—7,看由—7如何得到9?
生:将—7向上移动16个单位可得9。同样16+(—7)=9(由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易得9—(—7)=16
师:另一方面9+7=16,所以有,9—(—7)=9+7。(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两类符号的变化)
生:“减号变加号”,“负号变正号”(由此归纳法则)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板书)
c)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试一试:课本课内练习1口答填空
注: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实质是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而转化的条件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种转化思想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了的问题来处理,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在转化过程中 ,被减数的符号始终不变。
、
范例分析:例1:计算:(采用边提问边板演,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
(1)5—(—5) (2)(—5)—5 (3)0—7—5
(4)7—0—5 (5)(—1。3)—(—2。1)
解:(1)5—(—5)=5+5=10
(2)(—5)—5= —5+(—5)= —10
(3)0—7—5=0+(—7)+(—5)= —7+(—5)= —12
(4)7—0—5=7—5=2
(5)(—1。3)—(—2。1)= —1。3+2。1=0。8
总结:1)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2)两数相减,当减数带有性质符号时,须用括号加以区分
3)某数减去零得某数(即它本身),零减去某数却得它的相反数
4)小学里算术减法不存在“不够减”问题,但在有理数范围 内可对任何有理数进行相减,“不够减”现就用负数来表示
5)两个有理数的差仍是有理数等
巩固一练:课本课内练习2计算(生板演)
例2: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是—155米,死海的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哪里的海拔高度更低?低多少米?
解:死海的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即海拔高度是—392米。
—392—(—155)= —392+155=—273(米)。
答:两者相比,死海的湖面更低,比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237米。
做一做:课本课内练习3-(投影学生练习)
d) 梳理知识,总结收获(鼓励学生归纳知识)
- 有理数减法法则
- 有理数减法实质
- 注意点及数学思想应用
4)探索:什么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的差是一个正数(负数或零)?(总结:若a>b,则a-b>0;若a<b,则a-b<0;若a=b,则a-b=0)
布置作业:见作业本(1)P6--7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相反数和有理数加法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今天的教学,学生对于符号的处理还很生疏,需加强练习,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1.6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2 简单事件的概率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2 简单事件的概率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操作,探索新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4 整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4 整式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