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展开2.2 有理数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若干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体会将加减统一为加法,并化为省略加号的和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探索,归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化为省略加号的和式,并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三)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生板演)
(—3)+(—2) (—3)—(—2) 9—(—4) (—4)—9
5—11 (—2)+7 3.14—(—2.86) 0—(—1)
总结符号规律: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2)观察式子
师:1)有几种运算?
生:加,减两种——-导出标题
2)有几种计算方法?
生:1)按顺序 2)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3)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生:2)(生口述师板书统一过程)
b) 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巩固一练:把(—1)—(—2)+(—3)—4统一成加法运算
解:原式=(—1)+(+2)+(—3)+(+4)(介绍名称:和式——只含有加号的几个有理数的和的算式)
= —1+2—3—4(省略加号的和式,也称和式)
接着介绍省略加号的和式的两种读法
1) 读做负1正2负3负4的和
2)读做负1加2减3减4
c)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例3:把下列写成省略加号的和式,并把它读出来:(—3)+(—8)—(—6)+(—7)先投影:解:原式=—3—8—6—7(让生评价正确与否)
然后分析方法总结步骤:方法一)——常用方法
解:原式=(—3)+(—8)+(+6)+(—7)(先写成和式)
= —3—8+6—7(再省略加号)
方法二)——验证方法
解:原式=—3—8+6—7(直接根据符号规律: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读做“—3,—8,6,—7的和”,或“负3减8加6减7”。
做一做:课本P38练习
回头延续计算开头引入的式子,具体引导学生看课本P38总结部分,并简述为:1)遇减化加,省略加号2)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3)求出结果
课内练习:P39练习1(生板演)
例4:一储蓄所在某时段内共受理了8项现款储蓄业务:取出63。7元,存入150元,取出200元,存入120元,存入300元,取出112元,取出300元,存入100。2元。问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解:记存入为正,由题意得
—63。7+150—200+120+300—112—300+100。2
=(150+120+100。2)+(300—300)+(—63。7—200—112)
=370。2+0+(—375。7)
=—5。5(元)。
答: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减少了5。5元。课内练习:P39练习2(投影分析)
4.梳理知识,总结收获(学生归纳)
5、布置作业:见作业本(2)P7-8
(四).教学反思
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使算式更为简洁,但化简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符号的变化特点,去括号时的符号规律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本节课之后部分学生开始混淆符号,应加强练习,由于分层教学,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觉得没时间讲解.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2 简单事件的概率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2.2 简单事件的概率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和思考,热身训练,新课教学,小结拓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共2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2 数轴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2 数轴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