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2.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2.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观察、讨论、积极思维探索的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计算,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请先试一试.
在学生讨论交流下,提出问题:
(1)如何解该题? (2)如何将减号进行转变?
(二)探究新知:
根据上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是先把它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即加减统一成加法.
1.提出问题:+(-)-(-)如何统一成加号?
学生回答:+(-)+(+)
2.省略加号如何表示?
由教师讲解: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与它前面的加法省略不写.形如:-+
3.如何读呢?
总结读法:按和式读做“正、负与正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做“减加”
4.你认为如何计算:+(-)-(-)
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
(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
(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
5.例题讲解:
例3:计算:(-3)+(-8)-(-6)+(-7)
由学生完成,并用两种方法读出.
例4:一储蓄所在某时段内共理了8项现款储蓄业务:
存入637元,取出1500元,取出2000元,存入1200元,
存入3000元,存入1120元,取出3000元,存入1002元.
问该储蓄所在这一时段内现款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由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来完成。
(三)课内小结: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
(1)利用减法法则,将减法统一为加法.
(2)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简化算式.
(3)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单
2.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简便方法
(1)使符号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2)互为相反数的放在一起.
(3)使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
(4)使分母相同的加数放在一起.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2.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典例精讲,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