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最早用定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张青莲 C. 拉瓦锡 D. 门捷列夫
2. 火神山医院的建立挽救了众多生命,彰显中国力量。建设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平整场地 B. 绑扎钢筋 C. 拼接板材 D. 消毒环境
3.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顺序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水、铁、乙醇 B. 干冰、氮气、氯化钠
C. 氢气、汞、硫酸铜 D. 氮气、甲烷、硫酸铜
4.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废弃的医用口罩属于( )
A. B. C. D.
5. 能降低水的硬度且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 )
A. 沉淀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
6. 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 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 小明同学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B. 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托盘天平
C. 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
D.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
8. 铈(Ce)是一种稀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B. 铈位于第五周期
C. 铈原子的中子数为58 D.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 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食品干燥剂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10.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11. 如图是工业上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4:9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但原子种类没变
C. 乙醇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消耗等量的物质,高锰酸钾生成O2质量最少
B. 都需要催化剂
C. 都生成氧化物
D. 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3.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B. 充分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 足量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稀盐酸反应
D. 向一定量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大量的水
14. 取一定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锌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 1.8g B. 1.5g C. 2.0g D. 1.6g
15.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森林发生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功能。
16. 锂和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图是锂元素部分信息。则锂离子符号为______;氢氧化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
18. 如图为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剂的质量为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t2℃时,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的质量______g。
(3)乙中混有少量的甲。若提纯乙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19. 金属资源储量有限,金属锈蚀成为科技领域的重大问题;铁制品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_;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除了防止金属腐蚀之外还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20.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物质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
21.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 HCl,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84 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宾馆、医院等的卫生消毒,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它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如果二者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氯气(Cl2),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 某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原理 ______ 。
(2)请写出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曲线信息 ______ 。
23. 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C装置的作用______。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______。
24. 某金属(用R表示)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其金属活动性弱于Zn,相对原子质量小于65.向一定质量的AgNO3、Cu(NO3)2和R(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向所得到的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1)写出R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金属?
(3)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其原因是什么?
25.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你写出其反应原理 ______ ,并帮他选择最简单的装置 ______ 。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制取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 ______ 。
(3)浓硫酸敞开瓶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将B装置中使用过的浓硫酸稀释后,还可以有其它用途,简述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操作是 ______ 。
(4)实验室里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请将图E方框中气体的发生装置补画完整。
(5)将6.5g含有一种杂质的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8g氢气。则该锌粉中混有的杂质是 ______ (填“铜”或“镁”),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科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比较简单。
【解答】
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解析】解:A、平整场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绑扎钢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拼接板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废弃的医用口罩可能含有治病细菌、病毒等,废弃口罩符合“危害损害身体和环境”的特性,所以,它应该是有害垃圾。
故选:B。
废弃的医用口罩可能含有治病细菌、病毒等。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沉淀只能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合题意;
B.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合题意;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合题意;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以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6.【答案】D
【解析】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最终导致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氧气含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红墨水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碘在汽油中溶解的比水中多,能够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过程中红墨水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是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
C、相同条件下,碘在汽油中溶解的比水中多;
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A.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50g−x)×6%=50g×3%
x=25g
水的体积为:
25g÷1g/mL=25mL,应该选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 A错误;
B.托盘天平主要是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本实验不用固体药品,所以不用托盘天平,故B正确;
C.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比要量取的量要少,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大于3%,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要量取水的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
B.根据托盘天平的主要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小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特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稀土元素储量稀少,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稀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故选项说法正确。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铈元素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位于第6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58,而不是中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稀土元素储量稀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选项说法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水分子运动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铁锈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锈的结构、氢氧化钠的性质、分子的性质等,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
28 18
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8:18=14:9,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但原子种类没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A
【解析】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H2O+O2↑
68 3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需要245份质量的高锰酸钾、245×13≈81.7份质量的氯酸钾、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由此可知消耗等量的物质,高锰酸钾生成O2质量最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没有氧化物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反应中,氯元素与氧元素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在过氧化氢气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的反应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原理,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能据反应原理结合相关选项分析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故图示错误;
B、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但最终不会为0,故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铁,由于铁和铝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反应速率快,图示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溶液的碱性减小,但依然显碱性,pH不会小于7,故错误;
故选:C。
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不错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
14.【答案】D
【解析】解:氧化镁和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锌和水,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中含硫酸根的质量为100g×9.8%×1×298×100%=0.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0.2g÷(1×218×100%)=1.8g。
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8g−0.2g=1.6g。
故选:D。
根据氧化镁和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锌和水,由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移走可燃物 乳化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2)森林发生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目的是移走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
(3)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3)根据清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本题属于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6.【答案】Li+ 2LiOH+H2SO4=Li2SO4+2H2O
【解析】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以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其离子符号为:Li+。
氢氧化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H2SO4=Li2SO4+2H2O。
故答案为:
Li+;2LiOH+H2SO4=Li2SO4+2H2O。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氢氧化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答案】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除去色素和异味
【解析】解: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故填: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除去色素和异味。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性质差异的原因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答案】小于 70 蒸发结晶
【解析】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大于甲中的溶剂质量,降温到t1℃,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溶剂的质量为甲小于乙;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若将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加水的质量30g×50g150g×100%10%−30g=70g;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若提纯乙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小于;
(2)70;
(3)蒸发结晶。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能隔绝氧气和水 4Al+3O2=2Al2O3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解析】解:铁制品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能够防止锈蚀的原理是能隔绝氧气和水。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锈蚀,由于金属锈蚀而浪费的金属约占13,要想方设法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原料、节省能源,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减少了金属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
能隔绝氧气和水;4Al+3O2=2Al2O3;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1)CuO;
(2)Ca(OH)2+CO2=CaCO3↓+H2O;
(3)置换反应;
(4)金属除锈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B是盐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D是氢气,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所以A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B是盐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D是氢气,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所以A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E是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是CuO;
(2)C→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反应①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B的一种用途是:金属除锈。
故答案为:(1)CuO;(2)Ca(OH)2+CO2=CaCO3↓+H2O;(3)置换反应;(4)金属除锈。
21.【答案】Fe+2HCl=FeCl2+H2↑;NaClO+2HCl=NaCl+Cl2↑+H2O
【解析】解:洁厕灵的成分是盐酸,可以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次氯酸钠(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HCl)混用生成一种有毒气体氯气(Cl2),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
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NaClO+2HCl=NaCl+Cl2↑+H2O。
根据洁厕灵的成分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答案】HCl+NaOH=NaCl+H2O溶液的pH值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
【解析】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故填:HCl+NaOH=NaCl+H2O。
(2)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曲线信息:溶液的pH值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
故填:溶液的pH值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 检验生成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入装置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而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一氧化碳聚集在容器的上部,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从右侧长管排出,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生成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故填:检验生成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3)若没有A装置,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者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即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故填:原混合物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C中澄清石灰水也会变浑浊,从而造成结论不准确(或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1)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碱石灰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所有内容,还有,铁等金属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污染等相关知识。
24.【答案】解:(1)由“R(NO3)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R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HCl=RCl2+H2↑;故填:R+2HCl=RCl2+H2↑;
(2)向所得到的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R,同时锌一定将银和铜全部置换出来了,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Ag、Cu、R,可能含有锌,故填:Ag、Cu、R;
(3)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R(NO3)2与Zn反应生成Zn(NO3)2和R,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Cu(NO3)2=Zn(NO3)2+Cu;
65 64
Zn+R(NO3)2=Zn(NO3)2+R;
65<65
由于R相对原子质量小于65,第一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小,后两个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大,所以无法判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还是变小;故填: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R(NO3)2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如果后两个反应进行的比较多,则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增大。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Zn>R>(H)>Cu>Ag,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R(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依次和硝酸铜、R(NO3)2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ACabcgf减小 将浓硫酸沿烧杯器壁慢慢注入烧杯里的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铜
【解析】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蛋壳与稀盐酸是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则发生装置选A,检验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选C装置,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最简单的装置是AC;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AC;
(2)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选A,干燥氢气用浓硫酸,洗气瓶“长进短出”,收集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当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
abcgf;故填:abcgf;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开瓶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器壁慢慢注入烧杯里的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填:减小;将浓硫酸沿烧杯器壁慢慢注入烧杯里的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甲烷,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则发生装置如图:,故填:;
(5)设生成0.18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0.18g
652=x0.18g
x=5.85g<6.5g
设生成0.18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y
Mg+H2SO4=MgSO4+H2↑
24 2
y0.18g
242=y0.18g
y=2.16g<6.5g
则杂质不是镁,而铜与硫酸不反应,则杂质为铜;
杂质的质量分数为6.5g−5.85g6.5g×100%=10%
答:杂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依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依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依据图示装置分析;
(2)依据洗气瓶“长进短出”分析,依据氢气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依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4)依据加热固体药品的实验装置分析;
(5)依据锌、镁分别与硫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验装置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6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