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日照绿茶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具有清心明目效果。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包含下列过程,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采摘 B. 拣尖
C. 杀青 D. 摊凉
2.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酒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分子之间有间隔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盛满水的瓶子结冰后把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3.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种元素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反应后原子数目不变
C.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5. 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元素观:氧气和臭氧由不同氧元素组成
D.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6. 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
A. 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B. 参加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
C.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7. 下列做法能减少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
A. 露天焚烧秸秆 B. 传统节日燃放鞭炮
C. 汽车排放尾气 D. 煤改气村村通、县县通
8. 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D. 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份为CaCO3等)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具有吸水性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都有吸水性
C.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出现的就是化学变化
D. 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10. 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11. 达芦那韦(又名地瑞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对新冠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达芦那韦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
A. 碳 B. 氮 C. 氧 D. 硫
12. 实验室需配制100g5%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
B.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
C. 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 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13.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商品经常以液状出售,它是学校、家庭防控新冠肺炎所用的主要消毒液,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Cl2+2NaOH=NaCl+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NaClO B. Na2O C. NaOH D. NaClO3
14.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橙子汁
牛奶
厨房油污清洗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 牛奶 B. 厨房油污清洗剂
C. 白醋 D. 橙子汁
15.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及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导内的物质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及操作
①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②
氧化钙固体(碳酸钙)
加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过滤
③
二氧化碳(氯化氢)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Na2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16
X
12
2
A. X的值等于1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6:1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7.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现有消石灰、纯碱、食盐、氧气、二氧化碳、氖气、甲烷,请从中选出与下列描述相对应的物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空白处。
(1)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 ;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___ ;
(4)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______ 。
18. 如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______ (填字母);
(2)B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判断依据是 ______ ;
(3)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 周期;
(4)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______ 。
19. 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化学的方法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能源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 ______ 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你认为目前通过水获取氢气能源,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制出 ______ 。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它们是 ______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含硫的煤燃烧时会排放SO2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采用“石固硫法”,即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0.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健康,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
(1)如图一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 ______ ,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二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观察: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连接电源电极 ______ (+,−)。
②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1.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的含义是 ______ 。
(2)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______ 。
(3)t3℃时,将等质量的a、c两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______ mc(填“>”“<”或“=”)。
(4)若将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c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5)t3℃时,将50g 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两位小数)______ 。
22.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固体单质,D为是一种建筑石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写出由C→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写出高温下由D→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反应。
23.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分别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______ ;用装置F收集O2的理由 ______ 。
(3)写出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 ______ 。
24.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开展了一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位置低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位置高的蜡烛火焰后熄灭
乙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
______
实验结论
① ______
② 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思与拓展】
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一个影响因素,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______ 方法。
2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贝壳样品15g装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所加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试计算: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______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采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拣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杀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摊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盛满水的瓶子结冰后把瓶盖顶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13,图示已经超过了13,手应该握长柄,故错;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盖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会引起火灾,故错;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用盖盖灭酒精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掌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只有进行正确操作才能不会出现危险.
4.【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数目不变,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此反应有一种生成物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说法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观察反应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答案】B
【解析】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可燃冰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由物质的性质可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氦原子性质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类别;
B、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D、根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会增加对空气的污染,故A错;
B、燃放鞭炮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会增加对空气的污染,故B错;
C、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C错;
D、煤改气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
B、燃放鞭炮会产生空气污染物;
C、根据汽车的尾气成分考虑;
D、’煤改气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污染途径,知道保护环境的方法。
8.【答案】B
【解析】解: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错误;
B、用洗发精洗头发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故选B.
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去考虑;
B、根据乳化作用的特点考虑;
C、根据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利用化学反应考虑;
D、根据用稀盐酸除去水垢利用化学反应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一性质决定的.
9.【答案】A
【解析】解:A、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正确;
B、密封保存的物质不一定具有吸水性,例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故B错;
C、有发光放热现象出现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率,故D错。
故选:A。
A、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B、根据密封保存的物质的特点考虑;
C、有发光放热现象出现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化学变化的特点,催化剂的特点。
10.【答案】B
【解析】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D
【解析】解:达芦那韦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7):(14×3):(16×7):32=324:37:42:112:32,可见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选:D。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A做法正确;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B做法正确;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实际量取的水偏少,会使所配溶液偏浓,C做法不正确;
D、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加入的食盐不足,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D做法正确;
故选:C。
A、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判断。
B、依据玻璃棒作用解答。
C、依据量程的使用方法进行判断。
D、依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定量称取的要求分析。
该题以溶液的配制为载体,主要考查实验室中几种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时主要看清仪器,想准用途,明确规范操作。
13.【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氯、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1、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O。
故选: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牛奶的pH6∼7,偏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B.厨房油污清洗剂的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白醋的pH<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D.橘子汁的pH<7,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的pH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A
【解析】解:A、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SO4溶液、H2SO4均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16g=1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2g−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g−0g=2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则X的值等于1,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2g:2g=6: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B选项的分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7.【答案】O2 CH4 Ca(OH)2 Ne
【解析】解:(1)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常用于填充霓虹灯,其化学式为:Ne。
故答案为:
(1)O2;
(2)CH4;
(3)Ca(OH)2;
(4)Ne。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8.【答案】C 最外层电子数是8 3 17
【解析】解:(1)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1,C符合。
(2)B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判断依据是最外层电子数是8。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D元素位于第3周期。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7。
故答案为:
(1)C;
(2)最外层电子数是8;
(3)3;
(4)17。
(1)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绿色 催化剂 不可再生能源 CaO+SO2=CaSO3
【解析】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所以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要想使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还需要研制出能使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绿色;催化剂;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都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aO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SO2=CaSO3;
故填:不可再生能源;CaO+SO2=CaSO3。
(1)根据氢能的优点、廉价获取氢气的瓶颈来分析;
(2)根据能源的分类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难度不大,考查了信息处理能力、氢能源、能源的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全面,需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可做好此题.
20.【答案】吸附 物理 H2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①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与电源正极相连,是;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连接电源电极负极。
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吸附;物理;
(2)①H2;-;②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t2℃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c>b
【解析】解:(1)M点的含义是t2℃时 b、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2℃时 b、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c>b。
故填:a=c>b。
(3)t3℃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c两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c需要水的质量大于a,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
(4)若将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时,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c的溶解度变大;
B.溶质的质量不变;
C.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剂的质量不变。
故填:A。
(5)t3℃时b的溶解度是80g,将50gb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够溶解4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g40g+50g×100%=44.44%。
故填:44.44%。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2.【答案】分解
【解析】解:A为固体单质,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碳,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为是一种建筑石材,D为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C为碳酸。
(1)B的化学式为CO。
(2)C→E,即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高温下由D→E,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CO;
(2)H2CO3=H2O+CO2↑;
;分解。
根据A为固体单质,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碳,B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D为是一种建筑石材,D为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C为碳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3.【答案】长颈漏斗 BCD2H2O2−MnO22H2O+O2↑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分别是BC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优点是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用装置F收集O2,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CD;2H2O2−MnO22H2O+O2↑;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石蕊纸试纸红色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更能充分发生反应 控制变量
【解析】解:实验一: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填: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二:两瓶内加入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同,振荡后观察到乙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得更小,所以乙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故填: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更能充分发生反应。
实验三:实验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填: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石蕊纸试纸红色。
【反思与拓展】
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方法;故填:控制变量。
实验一:根据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实验二: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装置来分析;
实验三:根据实验结论来分析。
【反思与拓展】根据实验方法来分析。
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25.【答案】10
【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碳酸钙的质量为:15g−5g=10g;
(2)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00 44
10g x y
10010g=111x=44y 解得:x=11.1gy=4.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g10g+105.4g−4.4g×100%=1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故答案为:(1)10;
(2)10%。
(1)根据图像的变化分析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图像的变化分析出碳酸钙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归纳和总结不正确的一组是,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金属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