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3.1 图形的旋转(2).
教学目标
1.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2.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3.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
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新课教学
1.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2.探究: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移开硬纸板.
△A'B'C'是由△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实例分析.
例 如右下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4.旋转图形.
在作图时,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1、O2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1页练习1、2.
2.教材第62页练习.
四、归纳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习题23.1 第5、6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获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获奖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