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1页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2页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本课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本课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长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二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为眼前的景色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进入了世外桃源。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三潭的月影,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丝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西湖不同的风采。几千年前,西湖还是个刚与大海分隔的潟湖,正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疏浚与装点,才有了她的今天。人世匆匆,万事更迭。在这个湖边,有过帝王贵妃的歌舞醉迷,有过文人隐士的吟咏丹青,有过志士精忠的碧血丹心,有过奸佞小人的负国奇耻。历史的长河,淘尽了多少沉渣泥沙,却永远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奔流不息。如今,冰肌玉骨的她张开洁白的双臂欢迎你。深藏于奇峰秀林之中的灵隐古刹,雄峙于钱塘江边的六和宝塔,展现宋元佛教艺术的飞来峰石窟造像……漫步西湖的青山碧水间,你会为这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璀璨文化所折服。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面对江水,他慷慨激昂,吟诵起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
    B.一颗,两颗,三颗……我看着他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
    C.老兵永远记得朝鲜战场上自己战友的遗言:“我……要……为……国家……”
    D.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赶忙回答道。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两边水里有船,远处是山。”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 ”,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的“ ”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中“ , ,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描绘得淋漓尽致。
    (4)《望海潮》中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是:“ , 。”
    (5)《望海潮》中“ , ”两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这也从侧面烘托出杭州之美。
    (6)《望海潮》中生动描绘达官贵人的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 , 。”
    (7)《扬州慢》中“ , ”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城池荒凉衰败。
    (8)《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 “ , 。”
    (9)《扬州慢》中,词人借景抒情,用“ , , ”来渲染扬州城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变得凄凉、衰败、空寂。
    (10)《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句子是:“ , , 。”
    (11)《扬州慢》中的“ , , ”,在物是人非中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12)《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句子是:“ , ?”
    5.微写作。
    从《望海潮》中选择2~4句词,依据其内容展开想象,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
    少年游
    柳 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
    [注] ①前期:以前的期约。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稀少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至“目断四天垂”三句,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9分)
    念奴娇
    姜 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情景: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词人乘着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B.荷塘中人迹罕至,词人满目只有荷叶与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
    C.天色渐晚,词人不忍心离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对荷花的深切眷恋之情。
    D.下阕前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
    4.()本词上阕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两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2020辽宁凌源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9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鹅湖①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晩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 ①鹅湖,山名,在今江西上饶铅山县东北。辛弃疾遭到投降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②晋殷浩被废黜后,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③唐司空图隐居山中,作《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④汉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枕簟”句写气候变化。虽未入秋,但秋意来袭。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外露。
    B.“断云”句写江上风光。水面上的片片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C.“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景。池塘里红莲盛开,相互偎依,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却静静地兀立着。
    D.“醉”字由莲花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造意遣词,俱尽其妙。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优美。
    6.()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
    基础过关练
    1.B B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两处省略号都标示列举的省略。A.标示引文的省略。C.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D.标示语言中断。
    2.答案 ①句中把西湖比作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西湖风景秀丽、引人入胜,和诗歌的意境优美、画卷的浑然天成、故事的美丽动人具有相似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本体和喻体,然后点明本体和喻体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注意相似之处可以是多角度的。画横线句子是个博喻句,一个本体对多个喻体,喻体在不同角度和本体有相似之处,分析的时候要分别点明。
    3.答案 原文将表示动态、颜色的词语放在句中,突出了西湖动态的迷人、色彩的美丽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能更好地展现出西湖的美景。
    解析 原句和改句在用词和句式上有所不同。原句多用修饰性词语;改句语意平淡,缺少修饰性词语,使得描写对象的特点随之消失,不能形象地突出西湖的特点。原句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改句则十分单调。
    4.答案 (1)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2)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3)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4)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5)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6)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7)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8)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9)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10)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11)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12)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5.【写作指导】
    依据词句展开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对象,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②补出“空白”,词句语言简洁有深意,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描写场景时要借助想象补充细节,使场景细节具体丰富;③巧用修辞,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场景的语言更具表达性,更能渲染环境,有丰富的意蕴。
    三年模拟练
    1.C “‘归云’乃作者自喻……”错误。“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的意思是“时光逝去,永远不会再回来,以前的期约又能到哪里找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飞逝、期望落空的失落之情。
    2.答案 “蝉嘶”之前加一“乱”字,表现蝉声纷乱。这纷乱的蝉嘶,配以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构成了萧瑟凄凉的景象。由蝉声“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
    解析 题干中明确要求对“乱”进行赏析。可从“乱”的字义入手,结合词句可知,此处的“乱”指柳树上的蝉鸣声纷乱,而纷乱的秋蝉嘶鸣又能勾起词人心情的缭乱纷纭。所以,此处“乱”运用了双关手法,答题时既要写出外部环境之“乱”,也要写出词人内心之“乱”。
    3.D “词人巧用比喻”说法有误,“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是拟人。
    4.答案 ①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香气仿佛飞入了词人的“诗句”,用语新奇。②手法巧妙:“嫣然”照应前面之“玉容”,暗含拟人,将美人嫣然微笑的动作赋予荷花;荷花于风“吹”、雨“洒”中“摇动”,又与“冷香”在视觉和嗅觉上相通;“飞”字巧用比拟,化静为动。
    解析 这是一道炼句题,可以从构思、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从构思上看,词人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清香飞入了自己的诗句。从手法上看,“嫣然摇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美人嫣然微笑、轻摇倩影的动作赋予荷花。另外,“嫣然摇动”是视觉感受,“冷香”是嗅觉感受。“飞”字巧用比拟,写荷花的幽幽冷香仿佛飞入了词人所写的赞美荷花的诗句。
    5.B “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给人以阴冷的感觉”错误,应该是“描绘了一幅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给人以苍茫、开阔的感觉”。
    6.答案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隐居的生活,实际上是悲愤而故作旷达之辞。词人志在恢复中原,却遭排斥打击,在词中感叹自己病后衰弱,深恐无法为国效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下片的第一句“书咄咄”化用典故,借前人被贬的悲愤来抒写自己的悲愤;第二、三句“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再次化用两个典故,以故作旷达之辞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看似写自己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英雄易老”的悲愤。解答本题要知人论世,结合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恢复中原,不难得出他深恐无法为国效力的感叹。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习题,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具体研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