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时训练
展开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面积、温度等无关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D.合理密植可使农作物有效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面积、温度等因素均有关,B错误;
C、植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C正确;
D、合理密植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2.(2020•连云港)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无关
【答案】C
【解析】ABC.光合作用的公式∶,由公式可知,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B错误,C正确;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3.(2020•赤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答案】A
【详解】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A错误;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B正确;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正确;
要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就要保证实验前叶片内不能含有淀粉,所以在实验前要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4.(2020•日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的颜色( )。
A.变成蓝色 B.变成绿色 C.变成黄白色 D.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色素,所以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会变绿色。故正确答案为B。
5.某同学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滴碘变蓝色,遮光部分滴碘后无变化,该实验结果证实( )。
A.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和氧气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C.叶片是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D.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影响
【答案】B
【解析】A、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不符合题意;
B、实验发现叶片的见光部分滴碘变蓝色,遮光部分滴碘后无变化,该实验结果证实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光是光台作用的必要条件,符合题意;
C、叶片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月是天竺葵进行光台作用的主要器官, 不符合题意。D、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6.(2020•潍坊)某同学想比较某植株上、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发现叶片a为浅蓝色,叶片b为深蓝色。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步骤2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B.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
C.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 D.该实验还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 D
【解析】图中:①把植株移到阳光下照射。②摘下叶片a、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③用清水漂洗掉叶片上的酒精。④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最后,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A.步骤2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便于滴加碘液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A正确。
B.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淀粉遇稀碘液变蓝,B正确。
C.实验结果发现叶片a为浅蓝色,叶片b为深蓝色,说明叶片a含有的淀粉少于叶片b,故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C正确。
D.该实验没有形成有光遮光的对照,故不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错误。
7.(2020•云南)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故正确答案为B。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答案】C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即④③②⑤①⑥。故正确答案为C。
9.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
【答案】B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的装置是B。故正确答案为B。
10.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乙与丙的变量是光和绿色植物,不可作为对照实验。故正确答案为B。
11.(2020•泰安)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步骤是: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故在光下照射几小时,脱去叶片中叶绿素,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叶片深色部分表示变蓝,浅色部分表示不变蓝。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操作是将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B.甲和乙对照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中液体是清水,乙中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
C.丙的实验现象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淀粉,实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D.丁装置天竺葵的银边不含叶绿素,实验现象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的部分不能产生淀粉
【答案】B
【解析】A.酒精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故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A正确。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使得密闭容器中的植物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合成淀粉,叶片不能呈现出蓝色(甲组实验结果),其对照组溶液为等量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叶片能呈现出蓝色(乙组实验结果),故甲中液体是氢氧化钠,乙中液体是清水,B错误。
C.丙的实验现象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故实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C正确。
D.丁装置天竺葵的银边不含叶绿素,此区域未变蓝,叶片中间含有叶绿素,此区域变蓝,故实验现象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的部分不能产生淀粉,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12.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
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
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解析】A、步骤一将植物套袋处理,是为了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故A项分析正确;
B、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故B项分析正确;
C、步骤三中用酒精溶解叶绿素,避免叶绿素对后面实验中颜色的观察造成影响,且要进行水浴加热,加快溶解速度,因此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故C项分析正确;
D、步骤四没有遮光的部分遇碘液会变蓝,说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但不能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D项分析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13.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B. b步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C. c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 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答案】D
【解析】A、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避免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故A项叙述正确;
B、b步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有光条件和无光条件的对照,故B项叙述正确;
C、c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是为了除去叶片中的色素,避免对后面的颜色反应产生影响,故C项叙述正确;
D、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没有有机物产生,不会变成蓝色,未遮光部分会变成蓝色,故D项叙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14.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答案】B
【解析】叶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叶脉里的导管运输来的,如图所示主叶脉剪断后,B区的叶肉细胞就不会得到水分,光合作用因得不到水分而无法进行,因此B区不会有淀粉产生。故正确答案为B。
15.如图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是( )。
A.甲与丙;甲与乙 B.甲与乙;甲与丁 C.甲与丙;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答案】A
【解析】要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中的唯一变量绿色植物,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如都有光,因此所用实验装置是“甲与丙”;要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如都有绿色植物,因此所用实验装置是“甲与乙”。故正确答案为A。
16.(2020•云南)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答案】B
【解析】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17.(2020•新疆)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 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合理密植 ④延长光照时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①二氧化硫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增加二氧化硫浓度,不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③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因此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延长光照时间,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故正确答案为B。
18.(2020•佳木斯)大量种植水稻过程中,农民要考虑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合理密植 B.增加氧气浓度 C.合理灌溉 D.合理施肥
【答案】A
【解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所以大量种植水稻过程中,农民要考虑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最合理的做法是合理密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加氧气浓度不会促进光合作用;合理灌溉、合理施肥与考虑单位面积上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1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C。
20.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片 C.所有绿色的部分 D.只有茎和叶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植物体的绿色部位,D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21.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C、只有叶绿体滤液,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C不符合题意;D、遮光后c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2.2010上海世博会馆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墙,一年可吸收4吨的二氧化碳。它让游人顿觉空气湿润而清新,这是由于植物体的( )。
A.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起到更新空气的作用,另外树木还能防风、防尘净化空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可见B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3.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
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答案】B
【解析】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故正确答案为B。
24.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
【答案】C
【解析】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故正确答案为C。
25.“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故正确答案为A。
26.右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故正确答案为C。
2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会变蓝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B
【解析】滴加碘液后,由于乙处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故乙处会变蓝,而甲、丙、丁处均未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两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比较乙、丙两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比较乙、丁两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正确答案为B。
28.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C.几乎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
D.有些植物在黑暗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B错误;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因此,几乎所用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C正确;植物体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29.如下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装置分别是( )。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答案】B
【解析】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顺序颠倒,故不符合题意;
B、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符合题意;
C、甲和丁与乙和丙,有两个变量光和绿色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都不能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D、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故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30.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 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
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 D.颜色一样深
【答案】B
【解析】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故正确答案为B。
31.下列可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C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2.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片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密封,放到阳光下。几小时以后,将叶片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
A.氧气太多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用表达式表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而该实验装置中,在密闭的玻璃瓶内放了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玻璃瓶内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了,这样的话,玻璃罩内的叶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因此整片叶都不变蓝。故正确答案为B。
33.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④]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和[②]______。
(4).水是通过______运输来的,②和④通过叶的______进出叶片。
(5).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答案】(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有机物、氧气 (4).导管、气孔
(5).
【解析】(1、2、3、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
(4).导管运输的是水和无机盐,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
故答案为:(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有机物、氧气 (4)导管、气孔
(5).
34.(2020•上海)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天竺葵整株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
第二步:用黑卡纸对叶片乙作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实验步骤中第一步作用是通过______(光合/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去除叶片内叶绿素的是步骤______(a/b/c)。
(3).分析图3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表明______(有/无)新淀粉生成,遮光部分不变蓝表明______(有/无)新淀粉生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4).若要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叶片甲与叶片______进行对照分析。
【答案】(1).呼吸 (2).a (3).有 (4).无 (5).光(或阳光) (6).丙
【解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此实验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图2中的步骤a是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实验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有新淀粉生成,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无新淀粉生成。所以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丙装置培养皿内盛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是为了设置一组变量因素与甲装置进行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5.(2020•南宁)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如图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丁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本实验中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若甲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丙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
(4).结合本实验,请你提出一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隔水 (3).二氧化碳;光和叶绿体 (4).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析】(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作用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溶解叶绿素,需要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本实验中乙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丁叶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若甲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丙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甲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丙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4).由该实验可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36.(2020•佳木斯)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 的探究。如图是探究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如图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
(3).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叶片的________部分(填图中字母)变成蓝色。
(4).此实验说明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天竺葵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细胞中含________。(填结构名称)
【答案】(1).暗处理 (2).酒精 (3).A (4).光 (5).叶绿体
【解析】(1).暗处理也称“饥饿处理”,是将植物置于暗处24小时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叶片脱色需要酒精作为有机溶剂,将叶绿素溶解在酒精内,但酒精属于易燃物,不能直接加热,需要隔水加热。
(3).A处未遮光,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故滴加碘液会变成蓝色。
(4).通过对照实验可知,有光能产生淀粉,无光不能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细胞器,叫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呈绿色,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
37.(2020•济南)如图一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二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
(1). 图一中表示光合作用原料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图一中的能量转换器是指_____,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_____(选填“有”或“无” )该能量转换器。
(3). 图二的实验变量是_____;图二的 F,G 实验步骤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 。
(4). 图二的实验过程中,把叶片放到酒精中的目的是_____;隔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_____ 。
【答案】(1).3 水;4 二氧化碳;(2).叶绿体;有 (3).光照;淀粉 (4).溶解叶绿素(或脱色);防止酒精燃烧
【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图一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是④,表示氧气的是②,表示有机物的是①,表示水的是③。
(2).图一能量转换器是指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是在光下保卫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3).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图二的F向叶片滴加碘液,G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的实验步骤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 ;(1).3 水;4 二氧化碳;(2). 叶绿体;有 (3). 光照;淀粉 (4). 溶解叶绿素 (或脱色 );防止酒精燃烧。
38.(2020•常德)根据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应将上图中______两实验装置作为一组对照,预期实验现象为_______号试管内能产生氧气。
(2).上述实验现象虽与预期相符,但还不能说明假设一定是正确的,为此,你认为该小组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A塑料袋内装入含有酵母菌的面团,B塑料袋内装不含有酵母菌的面团,_________袋口均塞入橡皮管并密封。 试问,此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后,A、B 两袋中只有其中一袋产生了某种气体,你将如何鉴定这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原理即可)
【答案】:(1). ②③;②;(2).设置重复试验;(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天后,将A、B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A变浑浊,B无明显变化
39.(2020•聊城)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天竺葵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步骤如下(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a.将两支叶片大小、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将暗处理后的两支天竺葵枝条进行如下处理(如图一),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并标记为甲、乙;
c.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d.观察实验现象。
(1).将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是______。
(2).图一乙装置的培养皿里应该放等量的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图二脱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变为______。
(4).图三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叶片______,乙叶片______。
(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清水;二氧化碳 (3).黄白色 (4).不变蓝;变蓝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勤通风或在棚内施气肥等
【解析】(1).将天竺葵枝条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一过程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2).氢氧化钠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这样甲装置是氢氧化钠把二氧化碳吸收了,乙装置里应该放等量的清水,甲乙两装置除二氧化碳不同外,其余都相同,所以变量是二氧化碳。
(3).从两个天竺葵枝条上各取下一个叶片,一起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经过图二脱色处理后,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从而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4).甲装置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装置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乙装置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
(5).对照甲乙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勤通风或在棚内施气肥等。
40.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如图放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进行检验。
(1).该试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作原料。
(2).实验中,A对B起________作用。
(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________,说明它没有进行___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2).对照 (3).吸收二氧化碳 (4).A;光合作用
【解析】
(1).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
(2).A组装置与B组装置的区别是B里面是清水,A里面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A、B两装置内B里面有二氧化碳,A里面没有二氧化碳。由于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实验中,A叶片起对照作用。
(3).A组装置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A组装置里就因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由于A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A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对照 (3).吸收二氧化碳 (4).A;光合作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精品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氧气,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过程中需要,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病毒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病毒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图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下列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