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能够检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检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学难点】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把目光聚焦大屏幕,把你看到的数据大声地读出来。准备好了吗?(大屏幕上依次出现5,50,500,5000,5000亿)
这5000亿不是人民币,也不是美元,但是它比美元、人民币都更有价值。它是什么呢?那就是每一年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淀粉,约为5000亿吨。这5000亿吨淀粉是什么?据前面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用数字5000亿引入课题,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淀粉?
(二)作出假设: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三)制订计划:
关键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设置对照。二是控制变量。一方面将实验原则和备选的实验用具提示在实验单上;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淀粉?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吗?→不行→为什么?→叶绿体色素的颜色会干扰碘与淀粉显示的蓝色→ 怎么办?→去除叶绿素→ 怎样脱去叶绿素?→ 溶解于酒精→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能加快叶片脱色的速度?→加热(由于碘分子难以进入叶的活细胞 用煮沸的酒精可以杀死叶片细胞,促进碘分子进入脱色叶片) 能将叶片放在酒精中直接加热吗?→不能,不安全→ 怎么办?→隔水加热 →要脱色到什么程度?→待叶片黄白色时(酒精变绿)
2.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寻找实验中的变量。
3.引导学生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重点分析如何遮光更合理。
方案一:用黑纸片遮盖了两株天竺葵中两片不同的绿叶。
方案二:用较大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的一片叶片,形成同一株植物遮光叶片与见光叶片的对照。
方案三:用相对小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形成同一株植物同一片叶片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的对照。实验还需要进行黑暗处理,但是学生在此很难想到这一点。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并不做过多提示,而是先放下这一步。接着往后讨论展示的方案。
4.学习小组对照课本,归纳整理实验方法和流程:黑暗处理→选叶遮光→阳光下照射→摘下遮光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 →观察叶色。
设计意图:对这些问题,想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方案,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步形成实验方案。
(四)实施计划
根据前面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为了保证实验在一课时内做完,黑暗处理和遮光照射由老师在课前完成,学生继续完成脱色及检验。为了缩短酒精脱色的时间,提前准备热水供学生隔水加热时使用。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酒精加热的安全,老师准备湿毛巾,并将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标注在课件上和试验单上。同时老师加强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规范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
(五)得出结论
引导各组,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将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对于实验不成功,却依然能如实记录结果,认真分析误差的小组,老师大力表扬他们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树立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六)表达交流
引导各组进行交流,对各组的表达进行总结。不同组间进行汇报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
(展示未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叶片的实验结果。)同样是天竺葵经过暗处理后的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物质——淀粉。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未经暗处理的天竺葵结果是见光和未见光的都变蓝,学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暗处理的目的。
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均能变蓝,说明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淀粉。天竺葵银边部分缺乏叶绿体,不论见光不见光都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老师进一步指出:叶绿体不仅仅存在于叶片中,植物体其他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七)总结归纳
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学生,“绿色植物制造淀粉为什么必须要有光?”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到的“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能够说出光是一种能量,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淀粉中。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淀粉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淀粉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成为一个巨大的生产淀粉的“天然”工厂,制造的淀粉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最后在交流中学生总结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老师点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淀粉,还有氧气。
课堂小结
我们这一节课通过完成探究实验,验证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并总结出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我们应当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第一课时)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变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滴加碘液 ↓
光照 遮光部分→不变蓝 ①产物——淀粉
为遮光部分→变蓝 ②条件——光照
③场所——叶绿体
二、光和作用产生氧气
随堂练习
作业设计:
进一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象:韭菜是绿色的,为什么韭黄是黄的?
马铃薯块放在光下颜色会变吗?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进一步探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布置学生课后利用一周的时间,做好进一步探究的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要立足于课本,又要超越课本,通过课堂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探究能力。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