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1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2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共7页。
    第1课时 听听声音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 物体怎样发出声音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7.“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第4课时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2.耳朵的结构及作用。
    3.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
    5.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7.噪音对人的伤害是因为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8.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9.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声音对鼓膜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10.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增大耳廓,从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单位:分贝(dB)。
    2.要让同一个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来改变鼓发出声音的强弱,轻轻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用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4.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5.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拉开一样长的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第6课时 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单位:赫兹(Hz)。
    2.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4.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就越高,拉得越松,声音就越低。
    5.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细的声音越高。
    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7.乐器中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有铝片琴,口琴等。
    8.我们可以将声音高低的变化音调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高、较高、较低、低。
    第7课时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选定一种弦乐器,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2.手指在一根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使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
    3.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4.乐器的弦拨动时会发出声音,用手按住就没有声音。
    第8课时制作我的小乐器
    1.制作我的小乐器,可以从粗细、长度、高矮来调试不同的音。
    2.制作材料:大小样的七个瓶子、水、金属棒 、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签。(3)用金属棒弹奏简单乐曲。
    3.小常识:
    (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3)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时,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4)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5)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6)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4.声音的分类。
    (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
    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1)隆隆的雷声----下雨。
    (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
    耳朵的结构
    作用
    耳廓
    收集声音
    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振动传递到内耳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