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2、学习情境交融的写法,感悟诗词意境,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3、品析语言,体会诗词中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1、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2、赏析字词,感悟诗词用意之美。3、理解背诵这五首诗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朗诵法、批注法、练习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介绍: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家时局,看到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指战事
战事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书难得价值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偶)颔联:花溅泪、鸟惊心(拟人、反衬、互文)颈联:烽火、家书(夸张)尾联:白头、簪(夸张)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破将亡深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祖国深沉的热爱,对社会和平安定的向往之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简介:李贺 ,字长吉。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
背景资料:《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乐府曲调名:“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鳞片
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不展,部队抵达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传战国时燕昭君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君血战到死。
1.《雁门太守行》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的句子是:2.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句子是: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知人论世,语文学习中了解课文含义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
《雁门太守行》中用听觉和视觉去描写战争的悲惨激烈的句子是:采用典故的手法去表达诗人精忠报国,誓死杀敌的感情的句子是: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诵诗歌,当堂训练,分享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5《诗词五首》第2课时PPT课件pptx、渔家傲mp3、雁门太守行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