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展开5.5《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以及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红墨水在茎中的运输”实验和枝瘤,认识到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有机物则是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运输的,并结合图片辨认导管和筛管。
3、情感与价值观:认同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成爱护树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三、教学难点: 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四、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总结等。
五、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多媒体。
六、课时计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通过生活中的谚语“树怕剥皮,不怕空心”,“果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等,并结合图片引出本节课题——植物的运输作用。
开始新课:
(一)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活动: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1)教师介绍实验过程并展示。
(2)学生尝试描述实验现象。
2、课件展示:甲、乙组枝条横切面和纵切面图片,讨论: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与树皮是否有关?
(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3、交流并小结:
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其内含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
4、课件展示并介绍:茎内木质部和导管
(1)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2)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茎内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5.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运输部位——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过渡:
(1)我们食用的红薯是这种植物的哪一器官?
(2)红薯切面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
(3)长在地下的根是从何处获得有机物的呢?
(4)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什么结构运输到其他器官的呢?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1、课件展示:枝瘤
(1)教师介绍实验过程。
(2)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②尝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③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3)讨论交流并小结:
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中,其韧皮部内含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筛管。。
2、课件展示并介绍:茎的韧皮部和筛管
(1)筛管位于韧皮部里(树皮的最里面),由筛管细胞连接而成,筛管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运输有机物。
(2)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
3.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运输部位——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方向——自上而下。
讨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学以致用:
1.俗话说, “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2.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在树的主干上环剥可以吗?
联系生活:
图片展示生活中人们破坏树皮的现象,看到此情景,你有何感想?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谈一谈你的收获。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抢答,教师点评。
布置作业:《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第5节 运输作用
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运输部位——木质部中的导管
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二、有机物的运输
运输部位——韧皮部中的筛管
运输方向——自上而下
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前准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要概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