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运输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2)说出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识别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辩认筛管的结构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 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的科学品质;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 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无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
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教学准备】
课本、教辅资料
【教学方法】
提示法、观察法、阅读法、对比法、讲解法等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蒸腾作用的意义有哪些?
2.在现实生活中,在哪些方面要增强蒸腾作用?增强蒸腾作用方面可采用哪些措施?在哪些方面就要降低蒸腾作用?在降低蒸腾作用方面可采用哪些措施?
二、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活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引导学生思考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总结归纳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并显示电脑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课本表格。
材料现象 | 实验材料处理 | |||
甲(剥掉树皮) | 乙(保留树皮) | |||
叶的变化 | 水量的变化 | 叶的变化 | 水量的变化 |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叶脉变红 | 减少 | 叶脉变红 | 减少 |
观察到的结论 | (1)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茎的木质部 | |||
(2)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切开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引导学生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讨论课本中的4个讨论。
1.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相同。
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茎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瓶子 茎的木质部 叶片。
4.表述根据上述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茎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位于茎的木质部里,水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小结: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位于茎的木质部里,方向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二)有机物的运输
通过我们平时一般吃甘薯的什么器官引入有机物的运输。
显示电脑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课本中的几个讨论。
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口上方形成膨大的瘤状物,下方大小变化不明显。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在向下运输到切口上方时,由于不能继续向下运输从而堆积在一起形成膨大的瘤状物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的韧皮部
小结:茎运输有机物的通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里,方向是自上而下。
(三)比较构成导管和筛管的细胞
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的图片和文字归纳导管和筛管的不同
小结导管和筛管的不同之处
| 所在部位 | 运输物质 | 运输方向 | 组成细胞 |
导管 | 木质部 | 水无机盐 | 自下而上 | 死细胞 |
筛管 | 韧皮部 | 有机物 | 自上而下 | 活细胞 |
四、课堂练习
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
A.韧皮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
2.导管的运输特点是( )
A.由下向上输导有机物 B.由叶向其他器官输导有机物
C.由上向下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由下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
3.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
A.切口上方有节瘤 B.切口下方有节瘤 C.枝条枯死 D.无影响
4.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以上都不是
5.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C.韧皮部 D.髓
6.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 C.韧皮纤维 D.木纤维
7.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
8.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吸收作用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10.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它们来自于( )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点:1.学习了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后,就要懂得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位于茎的木质部里,方向是自下而上运输的;2.学习了茎对有机物的运输后,就要懂得茎运输有机物的通道位于茎的韧皮部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3.学习了导管和筛管后,就要懂得导管和筛管分别所在茎的部位、运输的物质、运输的方向、和组成的细胞各是怎样的。
【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运输作用
(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位于茎的木质部里,方向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茎运输有机物的通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里,方向是自上而下
(三)导管和筛管
| 所在部位 | 运输物质 | 运输方向 | 组成细胞 |
导管 | 木质部 | 水 无机盐 | 自下而上 | 死细胞 |
筛管 | 韧皮部 | 有机物 | 自上而下 | 活细胞 |
【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容易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为此,学生上课较认真听讲,对本节课的内容也理解掌握较好。
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前准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要概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