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内容感悟,探究解疑,板书总结,梳理全文,中心思想体悟,教学反思,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 蜜 蜂1.会认“概、超”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听说、能力、公里”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1.(重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2.(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蜜蜂有一项很特别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课文,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这一能力的吧!教师板书课题:蜜蜂。师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请学生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概、阻、括、误等会认的字,指名请学生认读。①学生认读的同时,教师逐个指导,纠正字音。②请学生齐读两遍生字。(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着重分析指导“蜜、辨、查、途”。“蜜”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宀”,注意与“密”的区别。“辨”是左中右结构,部首是“辛”,注意与“辩、辫”的区别。“查”是上下结构,部首是“木”,注意与“杳”的区别。“途”是左下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注意书写时部首的捺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余”。(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随机指导。(4)读写新词语。三、内容感悟,探究解疑。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请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及时正音。2.段落大意概括。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分段,完成后提问几名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分段,如果学生分段正确,则教师总结;如果学生分段错误,则教师公布正确分段,并讲解分段理由。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实验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具体的实验过程。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得出实验结论。3.问题探究。(1)“我”具体是怎么样做实验的?(2)“我”为什么一定要“走了四公里路……做了白色记号”,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4)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4.交流拓展。(1)这次实验给你留下了什么启发?从法布尔的做法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如果让你来做这次实验,你会怎么做?四、板书总结,梳理全文。五、中心思想体悟。本文写“我”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从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蜜蜂做实验,结果有十五只蜜蜂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这节的课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听说”这一词语,让学生理解了因为法布尔不相信蜜蜂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因此要做这一个实验,并告诉孩子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实践才能出真知。在最后的交流拓展中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做这个实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求知探索精神。七、课堂练习。1.多音字组词。冲 尽 闷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辨认 辨别(1)这张照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 辨认 )了。(2)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善于( 辨别 )是非的人。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__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诗激趣,明确重点,总结所学,延展兴趣,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创新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