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则高锰酸钾属于氧化物( )
(2)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即可放出(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图2-3-1):
图2-3-1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
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③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
④用集气瓶短暂存放一瓶氧气,应瓶口朝上,盖上玻璃片( )
⑤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
[核心知识]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eq \(――→,\s\up7(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易错点拨]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要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2-3-2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图2-3-2
3.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4.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5.2019·江西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图2-3-3
6.小科用如图2-3-4所示的化学仪器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3-4
(1)组装一套该实验装置,除选用序号为FGHI的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组装发生装置时,小科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放置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固定试管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图2-3-5回答问题。
图2-3-5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③收集一瓶氧气,进气管口是________(填“c”或“d”)端,当气体从d端进入时,能收集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的气体。
(4)若要收集20 mL的氧气,在装置③中应装满水,同时还缺少的化学仪器是________。
(5)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扬州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图2-3-6
Ⅰ.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2-3-6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氧气的收集
[实验1]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 s,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
(1)图2-3-7所示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图2-3-7
(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如图2-3-8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甑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该实验若改用(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2-3-8
(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
教师详解详析
[核心·易错]
(1)× (2)× (3)①√ ②√ ③× ④√ ⑤×
[应考能力提升练]
1.A [解析] 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不需要使用烧杯和玻璃棒。
2.C
3.C [解析]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会使制得的氧气不纯。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比较:
(1)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但含有一定的水蒸气,气体不干燥。
(2)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会含有一定的空气,不纯净,但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
4.C [解析] 氧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A [解析] 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刚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所以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C中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下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D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6.(1)ABD
(2)铁夹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解析]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还需要铁架台、试管和酒精灯。(2)若加热固体,固定试管时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7.(1)长颈漏斗 试管
(2)高锰酸钾eq \(――→,\s\up7(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c 小
(4)量筒
(5)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解析] (2)由装置②可以看出,反应需要加热,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该装置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用装置③收集一瓶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因此从c端进气,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聚集在下部,随着氧气的进入,集气瓶内的空气慢慢被排出。(4)装置③内装满水,氧气从d端进入,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在氧气压力的不断作用下,集气瓶中的水会被压出,在另一端连接量筒,通过观察量筒内水的体积便可知收集到的氧气体积。(5)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往往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①若用如图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则从a端通入气体;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 ,则从b端通入气体。
②若在装置中装满水,可用此装置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氧气等),则气体从b端通入;在a端连接量筒,可测量所收集气体的体积。
8.(1)酒精灯 铁架台
(2)试管口向上倾斜
(3)延长收集时间
(4)反应物不纯(合理即可)
[解析] (2)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向上倾斜。(3)根据实验1、2的操作可知,实验2延长了氧气收集的时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有所提升。如果想提高获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取延长氧气的收集时间的措施。(4)如果各项操作没有问题,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物不纯等。
[初高衔接拓展练]
9.(1)锥形瓶
(2)C
(3)拔出橡胶塞(或用酒精灯重新加热等,合理即可)
[解析] (2)舍勒用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氧气,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并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1)中C装置。(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由于温度降低使试管中气压减小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此时可以拔出橡胶塞或用酒精灯重新加热等,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氧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实验1
79.7
79.7
79.6
79.9
实验2
88.4
88.4
89.0
87.9
实验3
90.0
89.7
89.8
89.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练习,共7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