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展开《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沪教版上册第二章身边化学物质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完性质活泼的氧气后学习熟悉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了学习气体物质的顺序和思路。本课时内容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
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的代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变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二氧化碳这一种气体,而且可以以此为模版了解其它气体的大体思路,学会设计实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学习可为学生在后阶段学习其他物质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有利因素:学生已具备一定学习的化学的科学素养,一定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
不利因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能力,生活经验较少。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本课,将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如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3) 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 加工;
(2) 能合理使用课本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归纳概括所需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发扬勤于思考的精神
(2)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4)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求知欲。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科学探究、交流讨论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量增大、内容丰富、设计面广,课堂中可用多媒体技术来达到展示实验步骤的目的,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
六.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
[导入新课]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这么少的气体可不可以忽略?
【二氧化碳的循环】:产生和消耗途径
【低碳环保】 减少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实验】矿泉水瓶子变瘪
【学生实验】气球会下沉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提出问题】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石蕊变红还是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变红? 【设计对比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干燥和润湿的石蕊试纸
【学生实验】碳酸受热分解
【二氧化碳的检验】 像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小结】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变化及循环
【课后实验】在容器中里一支燃着的蜡烛,加入一些小苏打,往容器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现象 |
思考,讨论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讨论
提问
观察 描述
听、思、悟
学生实验
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 描述现象
学生实验 观察,描述
参与、思考
观察, 分析 |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教学环节
学生观察直观图片更容易解决问题
从生活中天热点话题入手提倡学以致用
设置真实情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演示实验和实物让学生更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巩固基本实验操作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思维能力
对内容的总结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以便巩固本节知识
课后实验初步提出二氧化碳产生途径,为下节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发提供帮助
|
七.板书设计
课题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能否水的反应
3.二氧化碳的能否与石灰水反应
八.作业布置 课后实验小苏打与醋酸
九.课后教学反思:
1、教法设计 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2、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究气体制法的设计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思考一些问题,经分析、探索、总结形成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
3、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比较混乱,还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其次,时间安排不够准确,一节课内完成这么多的探究实验有点仓促。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阅读,演示实验,复习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二氧化碳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