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作业 (1) 练习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作业 (1)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作业 (1)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作业 (1)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是,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混合物B.酸
    C.盐D.碱
    答案C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氧化物的是( )。
    A.CaCO3B.P2O5
    C.CuOD.KMnO4
    答案B
    解析CO2、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aCO3、KMnO4属于盐类,A、D两项不符合题意;P2O5是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符合题意;CuO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物质属于盐类的是( )。
    A.Na2OB.K2CO3
    C.HClD.Mg(OH)2
    答案B
    解析盐类物质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钠属于金属氧化物;碳酸钾属于盐;氯化氢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故答案选B。
    4.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B.③④⑥
    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①氢等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而是非金属元素,①错误;②常温下,氮气为气态,而硅、硫、铜、铁为固态,②正确;③纯净物中,根据元素种类的多少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③正确;④根据分子中能电离出的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不是根据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是一元酸,④错误;⑤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⑤错误;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易溶盐、可溶盐、微溶盐和难溶盐,⑥错误;答案为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矾、苛性钠、苏打都是盐
    B.生铁、空气、冰水混合物都是混合物
    C.Fe3O4、Cu2O、HClO、ClO2都是氧化物
    D.HNO3、CH3COOH、HI都是酸
    答案D
    解析绿矾为FeSO4·7H2O,属于盐类;苛性钠为NaOH,属于碱类;苏打为Na2CO3,属于盐类,故A错误。生铁指的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空气的主要成分为N2、O2,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所含物质只有水,为纯净物,故B错误。Fe3O4、Cu2O、ClO2都是氧化物,HClO属于酸,故C错误。
    6.纳米科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其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 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由纳米材料作为分散质的分散系( )。
    A.属于最稳定的分散系
    B.是一种胶体
    C.没有丁达尔效应
    D.一定是液态
    答案B
    解析该分散系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7.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制取Fe(OH)3胶体
    D.下图所示是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答案C
    解析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得到的是悬浊液,而不是胶体。
    8.(1)下表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的分类:
    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中错误的物质分别是 、 、 (填化学式)。
    (2)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硫酸分别与烧碱和纯碱的反应: , 。
    答案(1)Na2CO3 CO Mn2O7
    (2)①Na2CO3 ②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 Na2CO3Na2SO4+ CO2↑+H2O
    解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Mn2O7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2)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纯碱(Na2CO3),因为纯碱不是碱,而是盐;②根据酸碱中和与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写出H2SO4分别与NaOH、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混合物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A.②③④⑤⑦⑧B.①④⑦⑧
    C.①⑥D.④⑤⑦
    答案B
    解析①HNO3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HNO3属于酸,正确;②氢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两种,而HNO3的组成元素为三种,错误;③氧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两种,而HNO3的组成元素为三种,错误;④HNO3属于酸,且其组成元素中有氧,所以属于含氧酸,正确;⑤HNO3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错误;⑥HNO3属于纯净物,错误;⑦HNO3属于一元酸,正确;⑧HNO3为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是一种,所以HNO3属于化合物,正确;所以答案选择B项。
    10.(双选)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D
    解析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A项正确;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在给物质进行分类时,采用交叉分类法能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B项正确;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11.氢氧化铁胶体区别于氯化铁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
    B.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氢氧化铁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A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故选A。
    12.“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KAl(SO4)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BiONO3B.(NH4)2Fe(SO4)2
    C.Ca(ClO)ClD.K3Fe(CN)6
    答案C
    解析“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Ca(ClO)Cl是由钙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构成的盐,所以Ca(ClO)Cl是混盐。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
    (3)图示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
    答案(1)都是氧化物
    (2)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原子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原子构成的分子
    (3)2NO+2CO2CO2+N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NO,B为CO,C为CO2,D为N2。
    (1)根据A、B、C含有的元素种类可知,这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可以归为一类。
    (2)C为CO2,D为N2,二氧化碳含有两种元素,氮气含有一种元素,所以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氮气是单质。
    (3)同一化学反应中,分子数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A为NO、C为CO2,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2×(14+16)∶2×(12+2×16)=15∶22。
    (4)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原因是 。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角度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肯定能想出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水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内装有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答案合理即可)组别



    碱性氧
    化物
    酸性
    氧化物
    第一组
    Na2CO3
    H2SO4
    NaHCO3
    CaO
    CO2
    第二组
    NaOH
    HCl
    NaCl
    Na2O
    CO
    第三组
    NaOH
    CH3COOH
    CaF2
    Mn2O7
    SO2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酸性氧化物一般不具有的性质是,下列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2课时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