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导学案
展开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学案设计(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
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
3.了解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喀斯特地貌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2.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 形态特征 |
溶沟 |
|
洼地 |
|
峰丛、峰林 |
|
孤峰、残丘 |
|
(2)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 形态特征 |
溶洞 |
|
石钟乳、石幔、石帘 |
|
石笋 |
|
石柱 |
|
预习模块二:河流地貌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河谷地貌
(1)位置
(2)成因
(3)形态特点
2.冲积平原
(1)位置
(2)成因
(3)形态特点
3.河曲
(1)位置
(2)形态特点
4.三角洲
(1)位置
(2)成因
(3)形态特点
课堂探究
探究一:喀斯特地貌
【探究导引】
阅读教材第68-69页活动题,了解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情况,然后讨论活动题1~3,探究“天眼”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拓展提升】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学以致用】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1)上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 。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着大量的 岩,并且气温 ,降水总量 ,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探究二:河流侵蚀地貌
【探究导引】
图甲 河流平面示意
图乙 河流剖面示意
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其形态有何特点?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核心归纳】
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发展阶段 | 侵蚀类型 | 地貌特点 |
初期 |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
中期 |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
成熟期 |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
探究三:河流堆积地貌
【探究导引】
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
由多个洪(冲)积扇彼此连接形成图A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图B
由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图C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核心归纳】
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 分布 | 示意图 | 形成过程 | 地貌特点 |
洪积 — 冲积 平原 | 山前 | 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彼此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
河漫 滩平 原 | 中下 游地 区 | 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 地势平坦;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 | |
三角 洲 | 河口 处 |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呈扇形或三角形 |
【案例分析】“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阅读教材第71页案例材料,思考问题:
1.黄河三角洲发育速度较快的原因有哪些?
2.黄河含沙量很大,那大量的泥沙是从哪来的?
3.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黄河的含沙量?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素养专练
2013年12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发布“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榜单,作为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胜地的桂林位列第二。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溶蚀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读图和景观图片,回答6~7题。
6.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 ,图乙是 ,二者都是河流 地貌。
(2)若图甲、图乙中的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 处分布,图乙地貌在 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赴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越南、老挝。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始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的序号连线。
Ⅰ Ⅳ
Ⅱ Ⅴ
Ⅲ Ⅵ
(2)任选图甲中的一幅景观图,对比其他两幅景观图,描述所选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 Ⅰ | Ⅱ | Ⅲ |
所在位置 |
|
|
|
地势特点 |
|
|
|
河床特点 |
|
|
|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1.A 2.B 3.B 4.B 5.D 6.C 7.B
8.(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F E
(3)C
(4)B
9.(1)
(2)
| Ⅰ | Ⅱ | Ⅲ |
所在位置 | 河流中下游 | 河流入海口 | 河流上游山区 |
地势特点 | 地势较平坦 | 地势较平坦 | 地势起伏大 |
河床特点 | 宽而浅 | 宽而浅 | 窄而深 |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2.了解沙丘的类型与成因。
3.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风沙地貌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风沙地貌的概念
2.风沙地貌的分布
3.风沙地貌的类型
(1)风蚀地貌
类型 | 成因 | 形态特征 |
风蚀蘑菇 |
|
|
雅丹地貌 |
|
|
(2)风积地貌
①成因
②常见形态
③分类
类型 | 形态特征 | 对环境的影响 |
固定沙丘 |
|
|
流动沙丘 |
|
|
预习模块二:海岸地貌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分类
(1)海蚀地貌
类型 | 形态特征 |
海蚀崖 |
|
海蚀平台 |
|
海蚀拱桥 |
|
(2)海积地貌
课堂探究
探究一:风沙地貌
【探究导引】
阅读教材第73页活动“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回答问题1~3,并描述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4.描述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核心归纳】
风沙地貌
类型 | 形成过程 | 典型景观 | 景观图 | 地貌特点 |
风蚀 地貌 | 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 风蚀柱 |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的孤立石柱 | |
风蚀蘑菇 | 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 |||
雅丹地貌 | 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 |||
风积 地貌 |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时,沙尘便降落到地表,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 新月形沙丘 | 平面图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 |
纵向沙垄 | 顺风向,呈互相平行的长条形 |
探究二:海岸地貌
【探究导引】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
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
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凸出海面的大块岩石,形似慈祥的老人。
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
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
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人们在海水中畅游。
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
【核心归纳】
海岸地貌
类型 | 形成过程 | 典型景观 | 景观图 | 地貌特点 |
海蚀 地貌 | 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 | 海蚀崖 | 高出海面的陡崖 | |
海蚀平台 | 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 | |||
海蚀拱桥 | 向海凸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 | |||
海积 地貌 | 海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水坝、贝壳堤等 | 海滩 | 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 |
沙坝 | 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素养专练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回答1~2题。
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此回答3~4题。
3.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岩溶桥 D.风蚀桥
4.塑造图②所在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5.下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活动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降雨丰富,占全年80%~90%,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季节风沙活动的沙源。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
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1.C 2.A 3.A 4.D 5.A
6.(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7.(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导致用水量增加,河床裸露期延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方法点拨,知识拓展,地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