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 (2019)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达标测试
展开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掌握物种的概念
1.(2019湖北宜昌高二下期中)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
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
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
2.(2020湖北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C.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同时出现的
D.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
题组二 归纳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2020安徽马鞍山二中高二期中)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4.隔离的实质是( )
A.地理隔离
B.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C.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易错 )
A.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B.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
C.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D.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
6.(2020北京朝阳高三期末)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
C.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D.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只能通过a到达c
7.(2020山东青岛高一期中)根据隔离发生在受精前或受精后,可将隔离分成受精前的生殖隔离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的现象属于地理隔离
C.老虎和狮子产生的虎狮兽不可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D.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和受精后的生殖隔离
8.如图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新物种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渐变式和骤变式形成新物种都需要经过b
B.b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C.c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d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基因库与原来物种的基因库有所差异
9.据媒体报道,数十年前小龙虾因人为因素而进入苏格兰,但因为缺乏天敌,小龙虾在苏格兰泛滥,成为入侵物种。
(1)被带到苏格兰的小龙虾与原产地的小龙虾形成 ,这样不同地域的小龙虾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 。由于两地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 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旦形成 ,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小龙虾就形成了不同物种。
(2)在对引入苏格兰的小龙虾的一个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该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理解隔离与物种形成
1.()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马和驴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2.(不定项)()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3.(2020山东聊城高一期末,)甲岛最先分布着X、Y两种鸟类,后来部分X鸟迁入乙岛,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岛上所有的X鸟构成一个种群
B.甲岛上的X、Y两种鸟类可能源于同一祖先
C.甲岛与乙岛上X鸟的后代之间可能产生生殖隔离
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4.(2020陕西西安中学高三期末,)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B.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物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两岛上鸟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的数量趋于相同
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
5.(2020广东佛山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生物表型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
C.经长期自然选择,一种基因的频率可能降为零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6.(2020山东日照高三联考,)在某岛上,本来只居住着一类栖息于低矮、粗糙树干上的绿安乐蜥。棕安乐蜥入侵后,占据了低矮的树干,绿安乐蜥逐渐转移到高处的树枝上。15年后,绿安乐蜥拥有了更大的足垫,足垫上有更多具黏着性、附带刚毛的鳞,使绿安乐蜥更好地在高处狭窄、光滑的树枝上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上的绿安乐蜥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
B.棕安乐蜥的入侵决定了绿安乐蜥变异的方向
C.棕安乐蜥的入侵是绿安乐蜥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重要原因
D.足垫的变化说明绿安乐蜥经过进化已经形成了新的物种
7.(2019福建漳平一中高二下期末,)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 ,外因是 ,进化的实质是 。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行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 。
(4)假设种群(个体数量足够多,个体间可自由交配)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 、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 2.C | 3.A | 4.B | 5.D | 6.D | 7.D | 8.A |
1.B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为一个物种,A中食草动物有很多种,C中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后代不育,D中大、小草履虫是两个物种。
2.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为一个物种,B错误;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出现,C正确;一个物种可包括许多个种群,D错误。
易错警示
种群和物种之间的关系
(1)同一种群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区域,从而形成不同的种群。
(2)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的个体一定属于不同的种群。
3.A 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存在着地理上的障碍,它们不能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是地理隔离的结果;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未出现生殖隔离。
4.B 隔离的实质是种群之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5.D 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属于生殖隔离;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即不能交配,属于生殖隔离;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即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属于生殖隔离;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属于地理隔离,不属于生殖隔离。
易错警示
生殖隔离包括两方面:一是不同物种之间不能进行交配,二是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6.D 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c为生殖隔离,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物种1和物种2是原物种因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种群通过①~⑥形成不同品系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C正确;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大部分是通过地理隔离最终产生生殖隔离,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低温条件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7.D 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A正确;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的现象属于地理隔离,B正确;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受精后的生殖隔离,老虎和狮子产生的虎狮兽不可育,属于受精后的生殖隔离,C正确;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受精前的生殖隔离或者受精后的生殖隔离,D错误。
8.A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d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因此渐变式和骤变式形成新物种,都需要经过c,A错误。
9.答案 (1)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否
解析 (1)被带到苏格兰的小龙虾与原产地的小龙虾存在地理隔离,这样不同地域的小龙虾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再加上两地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旦形成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小龙虾就形成了不同物种。(2)第一年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分别占10%和70%,说明基因型为Aa的小龙虾占20%,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小龙虾分别占4%和64%,说明基因型为Aa的小龙虾占32%,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前后两年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能力提升练
1.D | 2.ABD | 3.A | 4.D | 5.C | 6.C |
|
|
1.D 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B错误;隔离(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马和驴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无可育后代),D正确。
2.AB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A错误;在a地区的自然选择下,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B错误;乙、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彼此间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C正确;甲和乙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彼此间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故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有部分相同,D错误。
3.A 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因此甲、乙两岛上所有的X鸟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甲岛上的X、Y两种鸟类有可能源于同一祖先,B正确;甲岛与乙岛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两岛上X鸟的后代之间可能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D正确。
4.D 由题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与乙岛相比,甲岛上鸟类种类增加较多,即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甲岛环境变化较大,A正确;甲、乙两个小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物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由图可知,随时间变化,甲岛上鸟的种类多于乙岛,但两岛鸟的数量最后趋于一致,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小岛上鸟的种类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加,所形成的种群基因库不止两个,D错误。
5.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生物表型的改变可能由环境引起,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若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适应环境,经长期自然选择,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降为零,C正确;不形成新物种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
6.C 树上的绿安乐蜥种群中不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变化,A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棕安乐蜥的入侵改变了绿安乐蜥的生活方式,从而绿安乐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正确;棕安乐蜥的入侵导致绿安乐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7.答案 (1)遗传和变异 存在地理隔离且甲、乙两岛环境不同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两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的物种 (4)1% 18% 81% 逐渐减少
解析 (1)物种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且环境不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B与C为两个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B物种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0.1×0.1×10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9×0.1×10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0.9×0.9×10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将逐渐减少。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下列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第2课时课后测评,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