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教案
展开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4.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2.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一、情景引入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来源:学科网]
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可以,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中水无法进入的部分就是空气。[来源:学科网]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课本P30观察活动
【实验2-1】
1.实验操作:用记号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塞好胶塞。冷却后,松开止水夹。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同时白烟消失。
3.注意事项: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4.误差分析: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可能的原因如下:
(1)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2)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5.实验结论
(1)+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气体成分 | 氮气 | 氧气 | 稀有气体 | 二氧化碳 | 其他 |
体积分数 | 78% | 21% | 0.94% | 0.03% | 0.03% |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
稀有气体的用途是什么?
五、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2.1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2.1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相关资料及练习】,【教学后记】比较项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