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一课时
1.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掌握用“边边边”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思索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及应用。
一、导入新课
情景1、为了迎接校运动会,我们班同学制作了一批统一规格的三角红旗
情景2、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并问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揭示课题 :1.5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1)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
请按照方法,用刻度尺和圆规画△DEF,使其三边长分别为1.3cm,1.9cm和2.5cm.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书本的画法进行实践操作。在经历画图的过程后,请学生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设计问题: ①同学们所画的三角形能重合吗? ②它们重合满足几个条件?
2.说一说:
三角形全等判定: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3.练一练: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互相交流,并体会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4.用一用:
(1)学生做教科书第25页实验,由学生实践操作并感受三角形特殊的性质——稳定性。并要求学生说明三角形为什么会具有稳定性。
(2)教师演示教具四边形框架,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使四边形的框架不发生变化呢?(学生动手尝试)
(3)请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5.理清思路,体验转化。
(1)例1:教科书第26页。
设计问题:①要说明∠A=∠C,你有什么方法?
②要说明△ABD≌△CDB还缺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说出说理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并板书演示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予以规范解题步骤。
(2)例2:教科书第26页。按以下步骤讲解:
①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作图过程。学生讨论并说明该做法的正确性。
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连结FD、ED,构造两个三角形。
注意:为了解题需要,在原图形上添一些线,叫做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三、巩固练习
课本p27课内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育网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提炼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一次函数5.3 一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一次函数5.3 一次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2 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2 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