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8.2 登高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8.2 登高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登高诗情感,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览众山小,路有冻死骨,恨别鸟惊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
唐代的格律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高》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欣赏能力。 2、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 体会意象塑造的意境。 3、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会当凌绝顶,
3. 随风潜入夜,
6. 白日放歌须纵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颇有政治抱负,可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是现实主义的高峰。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杜甫生活和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读诗 1、读出节奏和情感 2、疏通句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啸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 ,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潦倒:衰颓,失意。 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意境?(5分)
①风、天、猿、渚、沙、鸟、落叶、江水;(2分)
② 前两联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朔风凛冽、天高人小、孤猿哀鸣、飞鸟盘旋、落叶纷纷、江水涛涛,这一切营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氛围,表达作者的凄凉和孤单。(3分)
意境步骤:描述景物+营造出+景物特点+ 氛围+思想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心的。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三、揣摩意象,体会意境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萧萧”有生命短暂之感,“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
明确: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2)苦、恨是什么意思?
——苦:很、非常;恨: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常:作客:多:独:
四、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
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客居他乡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做题原则:
①看题目、作者、注解,提取相关信息;
②找出诗句意象,判断诗歌情感,即由景到情的概括;
③常用手法的识记:比喻、拟人、用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细节描写;
④学会转化题目,问什么答什么;学会把握全诗的主旨情感,发散思维,特别是多种情感的把握。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①朱门:权贵之门。 ②孔门:孔子儒家之门。③垂纶(lún):钓鱼。④地:见地,缘由。⑤等闲:平白无故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身份虽然低微但心怀道义。拜谒不是权贵,是读书知人。“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只希望你能读读我的书卷,不求通过这入朝为官。“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雨中垂钓结下隐居渔乡的想法,穿过树林的夜风传来鸿雁的心声 “男子受恩须有地 ,平生不受等闲思”大丈夫是受恩一定有原因,不接受平白无故的恩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此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错误“受恩必报”无中生有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颈联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读一读体会颈联意象含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8.2 登高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8.2 登高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寓情于景,沉郁悲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