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路程、速度和时间(16)-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72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路程、速度和时间(16)-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72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路程、速度和时间(16)-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272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课 题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备课人学情分析此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对“乘法意义”、“除法意义”、“两位数乘多位数乘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和“乘除法间的关系”等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和理解分析基础,这些都使“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推导不会是从零开始。学生生活中也会遇到简单的行程问题,他们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和感觉,只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所以教材的重难点之一“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学模型建立,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不会成为本课的难点,仅作为教学重点处理即可。但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生活经验,对于速度这一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经验积累不多,教材的教学难点依然存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概括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节数1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回答)师:那你们知道他们1小时能跑多远吗?(学生回答)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新的课程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概括“速度×时间=路程(1)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生1: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生2: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算共行了多少千米(2)联系实际,认识速度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物体的速度。(课件出示)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8米/时。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师:我们把这样,每小时或每分行的路程叫做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4千米/时,(板书:4千米/时)观察表示速度的单位,是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单位组成的?生: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师:对,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读作4千米每时。你知道4千米/时表示什么吗?生:24千米/时表示人1小时大约走4千米。师:你能像这样写出并读出蜗牛、声音传播、光传播的速度吗?(3)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师:那么怎样求速度?生:路程÷时间=速度师:请写出下面各物体的速度①一列火车2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__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__ 生:这列火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4)理解单位时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师:观察这三组速度,他们都是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生:他们都是一时、一分、一秒行驶的路程。师:对,我们把这样的一时、一分、一秒都称为单位时间。你现在能来试着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 生:在单位时间里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5)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师:解决下面的问题。甲乙两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①60×4表示什么?②240÷4表示什么?③240÷60表示什么?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为( )。生2:这两道题都是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师:怎样求路程?生:速度×时间=路程师:猜测一下怎样求时间?为什么这样猜?生:路程÷速度=时间,我认为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知道了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师:同学们猜测得到底对不对,想来验证一下吗?计算第(2)、(3)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两道题都是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用路程÷速度=时间,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2.实际运用(1)他会超速吗?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14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段路。师:你怎么理解限速60千米/时?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2)客车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时,它行7小时能否到上海?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解决?生1:比路程。生2:比速度。生3:比时间。巩 固 深 化一、自学检测 1.填空。(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2)特快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60千米,可以记作 。(3)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可以行250米,可以写作 。(4)一种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秒8米,可以写作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同桌互检。【要点提炼】熟练掌握速度的简写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解决问题(1)李师傅骑三轮车去城里买菜,支时每分种行160米,用了15分钟.李师傅家距离菜场多远?(2)王老师从甲地开车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40千米/时,6小时到达。返回时加快了速度,只用了3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点拨。【要点提炼】能灵活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二、巩固练习解决问题(1)小玲步行每分种走70米,她从家到姥姥家走了25分钟。小玲家距姥姥家多少米?(2)小王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0米,半小时即可到学校,学校距小王家有多远?(3)两个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汽车去时的速度是多少?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个别提问。【要点提炼】通过不同问题的解决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模式解决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知道模型可以灵活运用。三、课堂检测1.一架飞机5小时飞行4500千米,这架飞机18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90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甲车80千米/时 乙车60千米/时四、拓展练习 程阿姨从甲地开车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90千米,4时可以到达。返回时减慢了速度,多用了2小时。(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个别提问。【要点提炼】认真读题,找准数量。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板 书 设 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4千米/时160千米/时 106千米/时80×2=160(千米) 225×10=2250 速度×时间=路程教 学 反 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通过实例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经历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德育渗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路程 时间 速度 人教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