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课时教学主题◆课时核心目标◆课时目标分解◆课时教学要目◆课时教学过程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制度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说明隋唐制度的创新之处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在大一统的格局之下,重新建立适应全新大一统格局和社会发展的皇权与官僚政治相结合的政治体制,与此相适应,其他各项制度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更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一)课时教学主题提出的依据
时移事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从“变态”到“常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了解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成就,认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标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分析时代变迁与制度演进之间关系,理解制度演进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同时对时代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图片和史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科举制、两税法等制度的利弊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学科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梳理选官制度、中枢之制、赋税制度的演变,认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度随实际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2.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隋唐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价值通过学习,学生把握不同时期制度的变化,理解制度形成和变化背后的因素,认识制度应该根据时代发展适时适当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之变——新创科举制1.如何变——科举制形成和发展2.为何变——科举制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二)中枢之变——新立三省六部制1.如何变——三省六部制沿革2.为何变——三省六部制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三)赋税之变——新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1.如何变——租调制到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为何变——两税法出现的背景3.是何新——两税法的特点及影响
第7课 时移事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设计意图:解释主题词,让学生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以便更好理解时代在发展,要因时而变。
学生活动:请学生讲1-2个成语故事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1、让学生通过时间轴手绘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选拔标准、选拔方式)2、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梳理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凸显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便于让学生总结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通过时间轴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隋唐选官制度的创新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及发展变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得出九品中正制终被科举制取代。科举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创新表现在集权性、公平性、公开性、开放性,让学生深刻理解科举制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材料: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一种推荐制,士人只有获得地方官员及乡里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做官,选举权掌握在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手中。而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则一扫积弊,让所有的士子都可以“怀牒”自举,不需要经过地方世族豪门的推荐和评定。这项制度,不仅使对官员的选拔有了一个确定的标准(考试成绩),使参政机会更加公正,而且还开拓了社会人才资源,扩展了人才流动的空间,使政治更为透明、公开。 ——王小甫《创新与创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有哪些创新之处?
设计意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但是我们应看到科举制的弊端,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利弊。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联系所学知识,梳理西汉到隋唐中央官制的演变。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讲述三省六部制的沿革。指出皇帝设立新机构制约相权,皇权加强。
设计意图:运用材料,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国家统一以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设问:与秦朝中央官制相比较,三省六部制有哪些新的发展及作用?
设计意图:以图说史,直观展示三省六部制的运行过程,凸显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梳理魏晋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
设计意图:不同阶段赋税的变化,加深对租庸调制的理解,认识租庸调制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解读两税法实行的背景,说明两税法的实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两税法的创新之处表现在放松了人身控制、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简化了税收时间,认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材料: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即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总额,让后把它们分配到各地向民户征收。2、两税法征税对象是所有民户,即所谓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3、征收的标准是“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4、钱和物同时征收。5、除两税外,租庸调和其他一切杂徭全部取消。6、两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超过6月,秋税不超过11月。 ——摘编自王小甫《创新与创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税法有哪些创新之处?
设计意图: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其税产原则为以后各代所奉行,有利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中央集权。但两税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两税法的利弊。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设问:结合我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
设计意图:制度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制订实行的,是需要根据时代而变化的,但坚持推行一项制度时,要坚持其内在精神和用意。在古代中国大一统格局下,其本原精神就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授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三赋税制度,魏晋时期赋税制度,唐朝赋税制度,研习1三省六部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发展历程,血缘关系,品行才学,察举制的问题,九品中正制的没落,影响消极,三省六部制的渊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备课ppt课件,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