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学案
展开教学内容 | ||||||||||||||||||||||||||||||||||||||||||||||||||||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四节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预习 1、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能够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2MgO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无味的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观察到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 ☆知识详析☆ (一)、燃烧 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知识延伸☆ 1、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2、燃烧的发生必须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如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燃烧并不发生。 ☆考题详解☆ 【考题示例】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方法点拨: 熟练掌握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和解答。 ☆跟踪练习☆ 1.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oC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oC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2.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B.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详析☆ 实验用品:木条、A4纸、酒精灯、火柴、试纸、烧杯、坩埚钳、钢丝棉、酒精、一瓶氧气 实验过程: 实验1、操作: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的水的木条 实验现象:浸过酒精的木条易燃烧;浸过水的木条不易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物质有可燃性 实验2、操作:分别尝试点燃一只注入一半水的纸船和未注入水的纸船 实验现象:注入水的纸船没有立即燃烧,等水蒸发后纸船再燃烧;未注入水的纸船立即燃烧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实验3、操作: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 实验现象:钢丝棉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知识延伸☆ 在图示的实验中:可观察到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温度(即着火点)。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通入往氧气时可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考题详解☆ 【考题示例】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_____ 。 方法点拨: 1、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且能够运用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2、掌握白磷、红磷等常见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对比,了解常见的可燃物。 ☆跟踪练习☆ 1.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D.温度达到着火点 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 1.如下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A.具有可燃物 B. 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可燃物有着火点 2.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3.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燃物是指 ,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控制 __ _____ 不燃烧. 4.风和日丽的假日,同学们相约去湖边烧烤.小赵生火时,发现火柴不能直接干燥的木炭点燃,为顺利生火,可采取的措施是: ; 5.某校初三同学到野外野炊。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知识点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为完成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①木炭 B. ②氮气 C. ③浓硫酸 D. ④氢氧化钠溶液 2.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乙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通过对比 ,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丙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 _。 3.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实验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而蘸水的棉花不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2 如图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需要编号______和______的对比。 (3)若要使编号②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课后巩固 测试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纸船烧水”的实验中,当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纸船时纸张不会燃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2.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3.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4.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实验完毕后,称得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4.0g. 【提出问题】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g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 ①2Mg+CO2C+2MgO ②3Mg+N2Mg3N2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发生反应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 (填写物质的字母代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2.4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2.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3.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 ________。 【老师介绍】 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 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 (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 棉花 (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反应放热。 4.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20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号)。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首先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下端管口浸没在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通过以上实验,说明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是(1) ,为了满足该条件,随后同学们打开弹簧夹,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请写出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2) ,用理化知识解释C装置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 。
2.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将A放在石棉网上,B用纸松松地包起来,也放石棉网上,C放在铁片上。观察发现:A先冒白烟后起火燃烧,B最先起火燃烧。C只冒白烟未起火。分析上述现象异同的原因 。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学案,文件包含322溶液的配制原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322溶液的配制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学案设计,文件包含25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原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25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节 元素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节 元素学案,文件包含242元素原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242元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辅导讲义鲁教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