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或灭火的现象及原因。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 (2) 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和归纳以及对趣味蜡烛的探究,体验对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认识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包括反应的发生、程度和停止等),从而体验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2)通过对灭火方法的分析讨论,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科学观念。 |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原生态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深刻思维,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 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探究任务,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师基于学生的方案设计进行实验。
3.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思路
情景线 活动线 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播放】某动画片的片段,请同学们结合视频中的内容,从化学的角度提出本节课想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 |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对问题进行分类。 | 用视频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环节二、 探究燃烧条件 | 回忆视频内容,猜想燃烧条件,并说出猜想依据。 | 大胆猜想,回答。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勇于猜想的意识。 |
【提问】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同时满足另外的两个条件呢?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 | 思考,回答。 | 回忆并强化控制变量的方法。
| |
【分组实验】巡堂指导、评价交流,不断完善实验装置。 | 小组讨论,动手实验,交流展示实验装置。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 |
【演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提问】如何让试管中红磷和水中白磷燃烧? | 认真观察,思考问题,回答。 | 验证猜想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维。 | |
【小结】思维导图总结燃烧条件,强调缺一不可。 | 总结 | 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 |
环节三、总结燃烧特征 | 【过渡】结合刚才的实验及前面学过的知识,试总结燃烧的特征。 | 思考,回答。 |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的特征,形成概念。 |
环节四、 灭火原理 | 【播放】《熊出没》视频, 总结视频中的灭火方法,结合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小结】思维导图归纳灭火原理,强调满足其一即可。 | 观看视频,思考。 |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 |
环节五、认识“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 【提问】为什么森林中的火越扇越旺,而蜡烛一扇就灭? 【分组实验】扇风灭蜡烛。 【提问】蜡烛为何复燃? | 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 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利用科学解释实际问题,体会实际问题的多样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
情感升华 | 人类在认识和利用火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控制火,从而让火更好地为我们造福。 | 聆听,感受火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 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达到掌控火的目的。 |
布置作业 | 1、实践性作业。 2、个别没解决的问题课下继续讨论。
|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理解所学知识。 | 亲身实践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完善本课题的内容。 |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三者同时满足)
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三、灭火的原理 (三者取一即可)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七、教学反思总结: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最直接的应用,最充分的体现。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归纳结论,体会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完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实践作业:
- 生活中遇到下列情景时,你有哪些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油锅着火 纸箱着火 插座着火 煤气着火
2.2016年某大学生在一家火锅店吃饭时,因店员向酒精炉中直接添加液体酒精,引发爆炸,大学生不幸被酒精严重烧伤的事故。当时,该同学用衣服上前拍打救火,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顾客在遇见酒精着火后,应该选择哪种救火方法?请你和父母一起在家中完成下面的家庭小实验。
【实验材料】四块约10平方厘米的带皮猪肉(模仿人体肌肤 )、两瓶500毫升浓度75%的医用酒精、一个干粉灭火器、一小盆清水、一罐小型家用水喷雾灭火器、一个开口半截铁桶、一块湿桌布、一个铁制托盘、打火机和餐巾纸。
【实验方法】将一块带皮猪肉放在铁制托盘中,再将其放在开口铁桶中,将铁桶放在地上,在肉上浇了200毫升医用酒精,点燃后酒精很快燃烧,猪肉也发出“吱吱”的声音,十几秒以后,用下列几种方法来灭火:
实验方案 | 观察到的现象 | 原因解释 |
【方法一】用水灭火:拿一小盆清水直接倒上去。 |
|
|
【方法二】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用干粉灭火器向猪皮上喷两三下。 |
|
|
【方法三】用小型水喷雾灭火器灭火:用私家车中配备的小型水喷雾家用灭火器向猪皮上喷两三下。 |
|
|
【方法四】湿布包裹直接灭火:拿来一块被水浸湿的桌布,直接蒙在铁桶上。 |
|
|
3.某栋30层的居民楼发生火灾,假如你是该楼15层的住户,你应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假如你是消防员,又该如何应对?请写出你逃生自救和消防灭火的方案,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作业设计意图:本节课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
1.实际生活中遇到火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在时间相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找出较多且适合不同情景下的灭火方法,总结灭火原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最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写消防短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对火灾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同时为下节课学习自救知识做铺垫。
化学鲁教版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鲁教版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课时安排,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