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5-8单元)下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689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考!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5-8单元)下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689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考!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5-8单元)下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689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考!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5-8单元)下学案
展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
5——8单元
一、下列文言文常考题型你会做吗?(市、省统考真题)
1.读文言文,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群儿戏于庭。( ) A.家庭。 B.庭院。
(2)一儿登瓮( ) A.石头。 B.口小肚大的陶器。 C.山峰。
(3)足跌没水中(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沉没。
(4)众皆弃去。( ) A.全,都。 B.一些。
(5)众皆弃去( ) A.离开 B.距离。 C.除掉。
(6)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保持。 B.拿着。
(7)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经久不息(停止) 群儿戏于庭(游戏)
B.自言自语(说话) 一儿登瓮(缸)
C.众皆弃去(全,都) 水迸 (涌出)
D. 光持石击瓮(拿,握,搬起) 破之(瓮)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群儿戏(做游戏)于庭(庭院) B.一儿登瓮(缸),足跌没(没有)水中
C.众皆(全,都)弃(丢弃,放弃)去 D.光持(拿,握,搬起)石击(击打)瓮
4.下列句子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足/跌没/水中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群/儿戏/于庭 D.众/皆弃/去
5.下列句子中,停顿错误的是 ( )。
A.群儿/戏于庭 B.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 D.光/持石/击瓮/破之
6.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光持/石击/瓮破之
7.“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
A.站在水里,水没过脚 B.把脚伸进水里
C.脚上的鞋子掉水里不见了 D.失足掉进了水里
8.下面讲述的是《三字经》中哪个少年的故事?
A.孔融让梨 B.黄香温席
(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
(2)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 )
二、小古文阅读理解。(市、省统考真题)
(一)司马光
群儿( ),一儿( ),( )。
众( ),光( ),( ),儿(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庭”的意思是________,“群儿戏于庭” 是说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瓮”的意思是 ( )
A.口小肚大的陶器 B.水桶
4.一儿登瓮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5.“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光”指的是_________,“之”在这里指的是____。这种做法的结果是“______”。
(二)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méi mò )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dé děi)活。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水迸,儿得活。”这句话的意思是: 。
3.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庭院 。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 ”,(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 ”(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4.在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选项后面画“√”,再翻译句子。
① A.群/儿戏/于庭。 B.群儿/戏于庭。( )
翻译: 。
②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光/持石击瓮破之。( )
翻译: 。
(三)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能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分)
足跌没水中_________ 众皆弃去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_. ②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
③众皆弃去_________. ④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标注正确的是( )。(2分)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去__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3分)
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司马光
. 戏于庭,一儿登瓮, 。众皆 ,光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1.将文言文补充完整。(2分)
2.给加点字注拼音。(1分)
众皆( ) 水迸( )
3.下面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1分)
①瓮(口小肚大的陶器);②众皆弃去(全、都);③水迸(射出)。
4.“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用自己的话写写这句话的意思。(2分)
. .
5.“ ”一句,体现了司马光临危不惧,冷静思考的品质。“众皆弃去”一句,通过他人的表现, 。(2分)
三、下面根据5-8单元积累的名言、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填空。
1.补充下面名言。
(1)爱人 。一《墨子》
(2) ,有礼者敬人。一《孟子》
(3)不迁怒, 。一《论语》
(4)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 。《荀子》
2.根据语境补充名言警句。
(1)妈妈总是教育我:“ ,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关爱他人,尊敬他人。
(3)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名言“ , ”中,我感受到爱是尊重;从“ , ; , ”中,我感受到爱是礼貌待人。
3.群儿 ,一儿登瓮, 。 , 瓮破之,水迸, 。
4.“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司马光临危不惧,冷静思考的品质。“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他人的表现,对比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光》是一篇__________,讲述的是一群孩子在 里游戏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厂缸,其他孩子吓得 了,只有 砸破水缸救人的故事。表现出司马光是一个 、 的人。
6.“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 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 、
. 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 的语气。
(二)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名言或文言文的意思。
1.不迁怒,不贰èr过。——《论语》
贰: 。 过: 。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人若ruò爱其身。——《墨子》
若:_____________。 其身: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仁者: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máo戟jǐ。——《荀子》
善言,_____________。 布帛,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群儿戏于庭
群儿: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 。 庭: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儿:_____________。 登:_____________。 瓮: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 跌:_____________ 没: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众: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 弃: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 持:_____________ 击: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之:_____________。 破: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 得活: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成语加点字意思。
引人注目:注:_____________。
经久不息:息:_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言: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 BBCA ABB 2.A 3.B
4.B 正确停顿:A.足跌/没/水中 C.群儿/戏于庭 D.众/皆/弃去
5.C 6.A 7.D 8.BA
二、
(一)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 司马光
2.庭院 在庭院里做游戏 3.A 4.足跌没水中
司马光 瓮 儿得活
(二)
1. mò dé 2.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3.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4.
①B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②A 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
(三)
1.mò jiē
2.①庭院 ②淹没、沉没 ③全,都 ④拿
3.A;
4.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能破之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我从司马光身上学到面对问题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办法。面对困难既要机智,又要采取行动。
(四)
1.群儿 足跌没水中 弃去 持石 2.jiē bèng;3.③
4.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5、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皆弃去 对比衬托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三、
(一)
1.若爱其身 仁者爱人 不贰过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
2.(1)不迁怒,不贰过。(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3.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能破之,水迸,儿得活。
4.“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皆弃去” 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5. 文言文 庭院 离开 司马光 冷静勇敢、机智过人
6. 着急 沉着、敬佩 高兴
(二)
1.不迁怒,不贰èr过。——《论语》
贰:两次。过,过错。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2.爱人若ruò爱其身。——《墨子》
若,像。其身,自己。爱别人像爱自己一样。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仁者,仁爱的人。仁爱的人爱人,礼让的人尊敬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máo戟jǐ。——《荀子》
善言,善意的话。布帛,丝、麻、棉织物的总称。和别人说善意的话,会使他感觉比穿件衣服还温暖;用恶语伤人,就比矛戟刺得还深。
5.群儿戏于庭
注释:
群儿:一群孩子。戏:做游戏。于:在 庭:庭院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
6.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儿:一个小孩。
登:爬上。 瓮:缸。 足:失足 跌:掉进 没:沉没
译文: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
7.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众:大家 皆:全,都 弃:丢弃,放弃 去:离开
持:拿,握,搬起。 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
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
8.破之,水迸,儿得活。
破之:缸被打破了。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 。 得活:得以存活。
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四、
引人注目:注:集中在一点。
经久不息:息,停止。
自言自语:“言”和“语”都是说话的意思。
(必考!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考查(5-8单元)(上)学案: 这是一份(必考!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考查(5-8单元)(上)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下列成语,下面根据本学期积累的古诗,名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考!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考查(下)(5-8单元)学案: 这是一份(必考!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考查(下)(5-8单元)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学案: 这是一份(必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名言、成语知识考查(下)(5-8单元)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下列名言,小古文阅读,根据5-8单元名言,下列加点字意思我会理解我会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