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卷(难)(含解析)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期中检测卷(苏科版)
展开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单元检测 期中检测卷
总分:150分 范围:第1-3章 难度:较难
一、单选题(共24分)
1.(本题3分)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3:4:5 B.∠C=∠A﹣∠B
C.a2﹣b2=c2 D.a:b:c=7:24:25
2.(本题3分)如图,方格中的点A、B、C、D、E称为“格点”(格线的交点),以这5个格点中的3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可以画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 )
A.2和3 B.3和3 C.2和4 D.3和4
3.(本题3分)《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2(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推开双门,双门间隙的距离为寸,点和点距离门槛都为尺(尺寸),则的长是( )
A.寸 B.寸 C.寸 D.寸
4.(本题3分)如图,在△ABC中,∠BAC=80°,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G,连接AE,AG.则∠EAG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5.(本题3分)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DH⊥BC于H,交BE于G,下列结论:①BD=CD;②AD+CF=BD;③AE=BG;④CE=BF.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6.(本题3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图中选一个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不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本题3分)如图,过边长为 1 的等边△ABC 的边 AB 上一点 P,作 PE⊥AC 于 E,Q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当 PA=CQ 时,连PQ 交 AC 边于 D,则 DE 的长为( )
A.0.5 B.1 C.0.25 D.2
8.(本题3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BF平分∠ABC,过点C作CF⊥BF于F点,过A作AD⊥BF于D点.AC与BF交于E点,下列四个结论:①BE=2CF;②AD=DF;③AD+DE=BE;④AB+BC=2AE.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①④
二、填空题(共30分)
9.(本题3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且三角形周长为,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____.
10.(本题3分)如图,所有阴影四边形都是正方形,两个空白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且A、B、C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2、3、4,则正方形D的面积为_____.
11.(本题3分)在等边△ABC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使△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种性质的点P有_____个.
12.(本题3分))如图,长方形ABCD中,∠DAB=∠B=∠C=∠D=90°,AD=BC=18,AB=CD=24.点E为DC上的一个动点, △ADE与△A D'E关于直线AE对称,当△CD'E为直角三角形时,DE的长为_____.
13.(本题3分)如图,在等腰中,,高,平分,则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14.(本题3分)如图,∠MON内有一点P,P点关于OM的轴对称点是G,P点关于ON的轴对称点是H,GH分别交OM、ON于A、B点,若∠MON=35°,则∠GOH=_____.
15.(本题3分)如图1,有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如图2,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图3:“生长”10次后,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更加“枝繁叶茂”.随着不断地“生长”,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也随之变化.若生长次后,变成的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用表示,则______.
16.(本题3分)如图,图1是小慧在“天猫•双11”活动中购买的一张多档位可调节靠椅,档位调节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两支脚AB=AC=70厘米,BC=84厘米,O为AC上固定连接点,靠背OD=70厘米.档位为Ⅰ档时,OD∥AB.档位为Ⅱ档时,OD′⊥AC.当靠椅由Ⅰ档调节为Ⅱ档时,靠背顶端D向后靠的水平距离(即EF)为_____厘米.
17.(本题3分)如图,纸片的直角边AC落在直线l上,,,,平面内一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9,纸片沿直线l左右移动,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8.(本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AC的中点,作∠ADB的角平分线DE交AB于点E,AE=6,DE=10,点P在边BC上,且△DEP为等腰三角形,则BP的长为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96分)
19.(本题10分)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
(1)求∠APO+∠DCO的度数;
(2)求证:点P在OC的垂直平分线上.
20.(本题10分)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PB=150°,PB=8,PA=6,连接PQ,求PC的长.
21.(本题10分)如图,已知△ABC,点 P 为 BC 上一点.
(1)尺规作图:作直线 EF,使得点 A 与点 P 关于直线 EF 对称,直线 EF 交直线 AC于 E,交直线 AB 于 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连接 PE,AP,AP 交 EF 于点 O,若 AP 平分∠BAC,请在(1)的基础上说明 PE=AF.
22.(本题10分)如图,点E在等边△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以EC为一边作等边△ECF,顶点E、C、F顺时针排序.
(1)点E在线段AB上,连接BF.求证:BF//AC;
(2)已知AB=6,当△BC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E的长.
23.(本题10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M、N都在格点上.
(1)作△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A'B'C'.
(2)若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的面积.
(3)点P在直线MN上,当△PAC周长最小时,P点在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P点.
24.(本题10分)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上时,以CD为一边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求∠CAM的度数;
(2)若点D在线段AM上时,求证:△ADC≌△BEC;
(3)当动D在直线AM上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O,试判断∠AOB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25.(本题12分)如图1,△ABC中,CD⊥AB于D,且BD:AD:CD=2:3:4;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S△ABC=40cm2,如图2,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若△DM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
②若点E是边AC的中点,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MD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本题12分)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证法如下:
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点E在边AC上,现设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请用a、b、c分别表示出梯形ABCD、四边形AECD、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
(1)请根据上述图形的面积关系证明勾股定理
(2)如图2,铁路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个村庄(看作直线上的两点),,,垂足分别为A、B,千米,千米,则两个村庄的距离为 千米.
(3)在(2)的背景下,若AB=40千米,AD=25千米,BC=16千米,要在AB上建造一个供应站P,使得,请用尺规作图在图2中作出P点的位置并求出AP的距离.
27.(本题12分)(观察发现)
如图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E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和AE,BD、AE相交于点P,则线段BD与AE的数量关系是 ,BD与AE相交构成的锐角的度数是 .(只要求写出结论,不必说出理由)
(深入探究1)
如图2,△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和AE,BD、AE相交于点P,猜想线段BD与AE的数量关系,以及BD与AE相交构成的锐角的度数.请说明理由
结论:
理由:
(深入探究2)
如图3,△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DCE=90°,连接AD、BE,Q为AD中点,连接QC并延长交BE于K.
求证:QK⊥BE;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A
【分析】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解:A、∠A:∠B:∠C=3:4:5,且∠A+∠B+∠C=180°,所以∠C=75°≠90°,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B、因为∠C=∠A﹣∠B,且∠A+∠B+∠C=180°,所以∠A=90°,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C、因为a2﹣b2=c2,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D、因为a:b:c=7:24:25,设a=7x,b=24x,c=25x,(7x)2+(24x)2=(25x)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
2.A
【分析】
结合格点图形及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
解:(1)如图,为等腰三角形有两种
由勾股定理易知:ED=DC=, 符合题意,
由勾股定理易知:AE=EC=,符合题意,
(2)如图,为直角三角形有三种
由勾股定理及格点图知:AB=2,BE=4,AE=, 满足,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ABE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及格点图知:BC=2,BE=4,CE=, 满足,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CBE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及格点图知:DC=,DE=,CE=, 满足,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CDE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A
3.C
【分析】
画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设OA=OB=AD=BC=,过D作DE⊥AB于E,
则DE=10,OE=CD=1,AE=.
在Rt△ADE中,
,即,
解得.
故门的宽度(两扇门的和)AB为101寸.
故选:C.
4.B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F,
∴AG=CG,AE=BE,
∴∠C=∠CAG,∠B=∠BAE,
∴∠BAE+∠CAG=∠B+∠C=180°﹣∠BAC=100°,
∴∠EAG=∠BAE+∠CAG﹣∠BAC=100°﹣80°=20°,
故选:B.
5.B
【分析】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利用判定,可得,.则,即;再利用判定,得出,可得,连接.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又因为,那么垂直平分.即.在中,是斜边,是直角边,所以.即.
【详解】
解:,,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①正确;
在和中,,
,且,
,
在和中,
,
,
,,
,
;故②正确;
平分,
.
在和中,
,
,
.
又,
;故④正确;
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垂直平分,
,
在中,是斜边,是直角边,
,
,
.故③错误.
故选:B.
6.A
【分析】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下来,依据给出图形的特点,结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分别在下图1,2,3处涂上阴影都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条件的选A.
7.A
【分析】
过P作PM∥BC,交AC于M,则△APM也是等边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APM中,PE是AM上的高,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AE=EM;易证得△PMD≌△QCD,则DM=CD;此时发现DE的长正好是AC的一半,由此得解.
【详解】
过P作PM∥BC,交AC于M;
∵△ABC是等边三角形,且PM∥BC,
∴△APM是等边三角形,
又∵PE⊥AM,
∴;(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
∵PM∥CQ,
∴∠PMD=∠QCD,∠MPD=∠Q;
又∵PA=PM=CQ,
在△PMD和△QCD中
,
∴△PMD≌△QCD(AAS),
∴,
∴,
故选A.
8.A
【分析】
适当做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延长CF并交BA延长线于H
①证明△ABE≌△ACH,得到BE=CH,又可证CH=2CF,故可得BE=2CF
②若要得到AD=DF,则需要证明△A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证明∠DAF为45°即可
③过E作交AF于点M,证明△E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过E作于点N,证明,得到,即可证明④错误.
【详解】
①延长BA、CF,交于点H,
∵
∴
∴
∴
∵
∴
∵
∴
∴
②由①知,F为CH中点,又为直角三角形
故
∴
∵
∴
∵
∴
又BF为的平分线
∴
∴
∴
在中,
∴
③过E作交AF于点M,由②知,CA为∠DAF的平分线
∴
△E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④过E作于点N,可知
在中,
∴
即,而
∴
故
∴,故④错误,本题答案选A.
9..
【分析】
首先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5x,12x,13x,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可求得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
【详解】
解: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5x,12x,13x,
由题意可知5x+12x+13x=25
解得:
所以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0,
又∵,
∴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
故答案为:.
10.29
【分析】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根据勾股定理得,然后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根据勾股定理得
,
∵正方形A、B、C的面积依次为4、16、9,
∴根据图形得:4+16=﹣9,
解得:=29,
故答案为:29.
11.10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边AB的垂直平分线,在以顶点A、C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与垂直平分线相交于3个点,同理可得边BC、AC上也分别有3个点,再加上等边三角形的外心,计算即可求出.
【详解】
解:如图,等边三角形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作3个点P,
同理:AC、BC上也分别有3个点,另外,△ABC的外心也是满足条件的一个点,
所以,共有3+3+3+1=10个.
故答案为10.
12.18或9
【分析】
本题分两种情况:(1)当∠D'EC=90°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AED=45°,然后判断出△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DE=AD;
(2)当∠E D'C=90°时,∠A D'E=90°,判断出A、D'、C在同一直线上,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 D'=AD,DE=D'E,然后求出D'C,设DE=D'E=x,用(24- x)表示出E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当∠CE D'=90°时,如图1,
∵∠CE D'=90°,
由轴对称的性质得∠AED=∠AED'=×90°=45°,
∵∠D=90°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AD=18;
(2)当∠ED'C=90°时,如图2,
由轴对称的性质得: ∠AD'E=∠D=90°,AD'=AD,DE=D'E,
∴A、D'、C在同一直线上,
由勾股定理得,AC===30,
∴CD'=30-18=12,
设DE=D'E=x,则EC=CD-DE=24−x,
在Rt△D'EC中,D'E2+D'C2=EC2,
即x2+122=(24 – x)2,
解得x=9,
即DE=9,
综上所述,DE的长为18或9.
故答案为:18或9.
13.
【分析】
连接EC,证明,可得它们面积相等,用勾股定理算出AD长,然后设,用面积法列式求出DE的长,就可以算出结果.
【详解】
解:如图,连接EC,
∵AE平分,
∴,
在和中,
,
∴,
∴,
在中,,
设,
,
,
,解得,
∴.
故答案是:.
14.70°
【分析】
连接O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GOM=∠MOP,∠PON=∠NOH,然后求出∠GOH=2∠MON,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如图,连接OP,
∵P点关于OM的轴对称点是G,P点关于ON的轴对称点是H,
∴∠GOM=∠MOP,∠PON=∠NOH,
∴∠GOH=∠GOM+∠MOP+∠PON+∠NOH=2∠MON,
∵∠MON=35°,
∴∠GOH=2×35°=70°.
15.2n+2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发现:经过一次生长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故经过一次生长后,所有正方形的积和等于2;依此类推,经过n次生长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n+1)倍.
【详解】
解:根据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发现:经过n次生长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n+1)倍,
∴生长n次后,变成的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Sn=2n+2,
故答案为:2n+2.
16.14
【分析】
过A作AG⊥BC于点G,过O作OH⊥BC于H,作OM⊥D'F于点M,交DE于点N,再次证明全等:△ABG≌△DON,△ACG≌△OD'M,便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过A作AG⊥BC于点G,过O作OH⊥BC于H,作OM⊥D'F于点M,交DE于点N,如图所示,
则OM=HE,ON=HE,
∵AB=AC=70厘米,BC=84厘米,
∴BG=CG=BC=42厘米,
∴AG=(厘米),
∵AB∥OD,BC∥OM,
∴∠ABG=∠DON,
在△ABG和△DON中,
,
∴△ABG≌△DON(AAS),
∴BG=ON=HE=42厘米,
∵OD'⊥AC.
∴∠D'OM+∠MOC=90°,
∵OM∥BC,
∴∠MOC=∠ACG,
∵∠ACG+∠CAG=90°,
∴∠CAG=∠D'OM,
在△ACG和△OD'M中,
,
∴△ACG≌△OD'M(AAS),
∴AG=OM=HF=56厘米,
∴EF=HF﹣HE=56﹣42=14(厘米),
故答案为:14.
17.13
【分析】
过点O做直接m平行直线l,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1,当A、O、B1共线时,最小,即可求得.
【详解】
过点O做直接m平行直线l,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1
当A、O、B1共线时,最小
C B1=9+9-6=12
根据勾股定理得
A B1==13
∴的最小值是13
故答案为:13
18.2或5或8或18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D=AD=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E⊥AB,AE=BE,然后分四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如图,
∵∠ABC=90°,点D是AC的中点
∴BD=AD=AC
∵DE是∠ADB的角平分线
∴DE⊥AB,AE=BE=6
①DE=DP1时,过点D作DF⊥BC于点F,
则DF=BE=6
由勾股定理得:
∴
②DP2=P2E时,
③DE=EP3时,
④DE=DP4时,
综上所述,BP的长为2、5、8、18
故答案为:2、5、8、18
19.(1)30°;(2)详见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证得:∠APO=∠ABO,∠DCO=∠DBO,则∠APO+∠DCO=∠ABO+∠DBO=∠ABD,据此即可求解;
(2)证明∠POC=60°且OP=OC,即可证得△OP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解答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连接OB,
∵AB=AC,AD⊥BC,
∴BD=CD,∠BAD=∠BAC=×120°=60°,
∴OB=OC,∠ABC=90°-∠BAD=30°
∵OP=OC,
∴OB=OC=OP,
∴∠APO=∠ABO,∠DCO=∠DBO,
∴∠APO+∠DCO=∠ABO+∠DBO=∠ABD=30°;
(2)∵∠APC+∠DCP+∠PBC=180°,
∴∠APC+∠DCP=150°,
∵∠APO+∠DCO=30°,
∴∠OPC+∠OCP=120°,
∴∠POC=180°-(∠OPC+∠OCP)=60°,
∵OP=OC,
∴△OPC是等边三角形,
∴OP=PC,
∴点P在OC的垂直平分线上
20.(1)AP=CQ,证明见解析;(2)10.
【分析】
(1)AP=CQ.证明△ABP≌△CBQ即可得证;
(2)连接PQ,证明∠PQC=90°,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1)AP=CQ.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ABC=60°,AB=CB,
∴∠ABP+∠PBC=60°.
又∵∠PBQ=∠PBC+∠CBQ=60°,
∴∠ABP=∠CBQ.
在△ABP和△CBQ中,
,
∴△ABP≌△CBQ(SAS),
∴AP=CQ.
(2)连接PQ,如图所示.
∵△ABP≌△CBQ,
∴∠BQC=∠BPA=150°.
∵BP=BQ,∠PBQ=60°,
∴△PBQ为等边三角形,
∴PQ=PB=8,∠BQP=60°,
∴∠PQC=90°.
在Rt△PQC中,∠PQC=90°,PQ=8,CQ=AP=6,
∴PC==10.
21.(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连接AP,作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AB于F,连接EF即可;
(2)由(1)中作图可知EF⊥AP,AE=PE,再证明△AOF≌△AOE,得到AF=AE,即可证明PE=AF.
【详解】
解:(1)如图,直线EF即为所作图形;
(2)∵AP平分∠BAC,
∴∠BAP=∠CAP,
由(1)可知:EF垂直平分AP,
∴EF⊥AP,AE=PE,
在△AOF和△AOE中,
∠OAF=∠OAE,AO=AO,∠AOF=∠AOE=90°,
∴△AOF≌△AOE(ASA),
∴AF=AE,
∴AF=PE.
22.(1)见解析;(2)BE=3或6
【分析】
(1)利用SAS证明△ACE≌△BCF可得∠CBF=∠CAE=60°,即可得∠FBC=∠ACB,进而可证明结论;
(2)可分两种情况:①当E点在线段AB上时,∠BFC=90°,②当E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BCF=90°,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
证明:(1)∵△ABC和△ECF为等边三角形,
∴BC=AC,CE=CF,∠BAC=∠ACB=∠ECF=60°,
∴∠ACE=∠BCF,
在△ACE和△BCF中,
,
∴△ACE≌△BCF(SAS),
∴∠CAE=∠CBF,
∵∠CAE=60°,
∴∠FBC=60°,
∴∠FBC=∠ACB,
∴BF∥AC;
(2)解:①当E点在线段AB上时,∠BFC=90°,
∵BC=AB=6,∠CBF=60°,
∴BF=BC=3;
②当E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BCF=90°,
∵∠ECF=60°,
∴∠BCE=30°,
∵∠ABC=∠BCE+∠BEC=60°,
∴∠BEC=30°=∠BCE,
∴BE=BC=6,
综上,BE=3或6.
23.(1)见解析;(2)3;(3)见解析.
【分析】
(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作△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A'B'C';
(2)根据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即可求△ABC的面积;
(3)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点A关于MN的对称点A′,连接A′C交直线MN于点P,此时△PAC周长最小.
【详解】
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
(2)△ABC的面积为:×3×2=3;
(3)因为点A关于MN的对称点为A′,连接A′C交直线MN于点P,此时△PAC周长最小.
所以点P即为所求.
24.(1)30°;(2)见解析;(3)是定值,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根据就可以得出;
(3)分情况讨论:当点在线段上时,如图1,由(2)可知,就可以求出结论;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可以得出而有而得出结论;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通过得出同样可以得出结论.
【详解】
解:(1)是等边三角形,
.
线段为边上的中线,
,
.
故答案为:30°;
(2)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3)是定值,,
理由如下:
①当点在线段上时,如图1,
由(2)可知,则,
又,
,
是等边三角形,线段为边上的中线,
平分,即,
.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同理可得:,
.
③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同理可得:,
,
,,
.
综上,当动点在直线上时,是定值,.
25.(1)见解析;(2)①5或6;②9或10或
【分析】
(1)设,,,则,由勾股定理求出,即可得出结论;
(2)由的面积求出、、、;①当时,;当时,;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②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根据题意得出当点在上,即时,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如果;如果;如果;分别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1)证明:设,,,
则,
在中,,
,
是等腰三角形;
(2),而,
,
则,,,.
①当时,,
即,
;
当时,,
得:;
若的边与平行时,值为5或6.
②点是边的中点,,
,
当点在上,即时,为钝角三角形,但;
当时,点运动到点,不构成三角形
当点在上,即时,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
如果,则,
;
如果,则点运动到点,
;
如果,
过点作于,如图3所示:
,
,
在中,;
,,
则在中,,
.
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值为9或10或.
.
26.(1)见解析;(2)41千米;(3)见解析,千米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就可表示出;
(2)连接CD,作CE⊥AD于点E,根据AD⊥AB,BC⊥AB得到BC=AE,CE=AB,从而得到DE=AD-AE=24-16=8千米,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D两地之间的距离.
(3)连接CD,作CD的垂直平分线角AB于P,P即为所求;设AP=x千米,则BP=(40-x)千米,分别在Rt△APD和Rt△BP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P和PD,然后通过PC=PD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
(4)根据轴对称-最短路线的求法作图,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详解】
(1),,,
他们满足的关系式为:,化简得
证毕;
(2)如图2①,连接CD,作于点E,
∵,,
∴,,
∴千米,
∴(千米),
∴两个村庄相距41千米.
故答案为:41千米.
(3)如图2②所示:
设千米,则千米,
在中,,
在中,,
∵,
∴,
解得,
即千米.
故答案为千米;
27.【观察发现】:BD=AE,∠DPE=60°;【深入探究1】:结论BD=AE,∠DPE=∠APB=60°,理由:见解析;【深入探究2】:见解析
【分析】
观察发现: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CD=CE,∠ACB=∠DCE=60°,然后求出∠ACE=∠BCD,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E和△BC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A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C=∠BD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PE=∠DCE;
深入探究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CD=CE,∠ACB=∠DCE=60°,然后求出∠ACE=∠BCD,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E和△BC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AE,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C=∠BD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PE=∠DEC;
深入探究2:延长CQ到R,使得QR=CQ,连AR,先证明△AQR≌△DQC,得到AR=CD=CE,∠ARQ=∠DCQ,进而得到∠CAR+∠ACD=180°,再证明△ACR≌△BCE,得到∠ACR=∠CBE,最后根据∠ACR+∠BCK=90°即可求证.
【详解】
解:观察发现:∵△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C,CD=CE,∠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ACE=∠BCD,
在△ACE和△BCD中,
AB=AC∠ACE=∠BCDCD=CE,
∴△ACE≌△BCD(SAS),
∴BD=AE,∠AEC=∠BD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DPE=∠AEC+∠BDC,
∠DCE=∠BDC+∠DBC,
∴∠DPE=∠DCE=60°;
深入探究1:结论BD=AE,∠DPE=∠APB=60°.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CD=CE,∠ACB=∠DCE=60°,
∴∠ACB+∠ACD=∠DCE+∠ACD,即∠ACE=∠BCD,
在△ACE和△BCD中,AB=AC,∠ACE=∠BCD,CD=CE,
∴△ACE≌△BCD(SAS),∴BD=AE,∠AEC=∠BDC,
∵∠BDC+∠CDE+∠AED=∠AEC+∠CDE+∠AED=∠CDE+∠CED=120°,
∴∠DPE=180°﹣(∠BDC+∠CDE+∠AED)=180°﹣120°=60°;
∠DCE=∠BDC+∠DBC,∴∠DPE=∠DCE=60°
深入探究2:
延长CQ到R,使得QR=CQ,连AR
∵△ABC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AC=BC,CE=CD,∴∠BCE+∠ACD=180°,
∵AQ=DQ,QR=QC,又∠AQR=∠CQD,∴△AQR≌△DQC,
∴AR=CD=CE,∠ARQ=∠DCQ,∴AR∥CD,∴∠CAR+∠ACD=180°,
∴∠BCE=∠CAR,∵CA=CB,AR=CE,∴△ACR≌△BCE,∴∠ACR=∠CBE,
∵∠ACR+∠BCK=90°,∴∠CBE+∠BCK=90°,
∴∠CKB=90°,即CK⊥BE.
【全套专题】初中数学同步学案 7年级下册 第32课 期中检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套专题】初中数学同步学案 7年级下册 第32课 期中检测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淮安卷——【江苏省专用】2022-2023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淮安卷——【江苏省专用】2022-2023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检测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淮安卷解析版苏科版docx、淮安卷原卷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培优分级练】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检测卷(第1~4章)(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分级练】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检测卷(第1~4章)(含解析),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卷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