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 第二节 等差数列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514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 第二节 等差数列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514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 第二节 等差数列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5146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思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并会用性质灵活解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的联系,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数列问题.
3.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习策略】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关知识,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性质特点.
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通过解方程或者方程组,便可求出其余两个量.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文字语言形式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要点诠释:
⑴公差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公差);
符号语言形式
对于数列,若(,,为常数)或(,为常数),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要点诠释:定义中要求“同一个常数”,必须与无关.
等差中项
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
要点诠释:
①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任意两实数a,b的等差中项存在且唯一.
②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要点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相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推导过程:
(1)归纳法:
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可得:,
∴,
,
,
……
当n=1时,上式也成立
∴归纳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叠加法:
根据等差数列定义,有:
,
,
,
…
把这个等式的左边与右边分别相加(叠加),并化简得,
∴.
(3)迭代法:
∴.
要点诠释:
①通项公式由首项和公差完全确定,一旦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确定,该等差数列就唯一确定了.
②通项公式中共涉及、、、四个量,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通过解方程,便可求出第四个量.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
已知等差数列中,第项为,公差为,则:
证明:∵,
∴
∴
由上可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数列中的任一项与公差来表示,公式可以看成是时的特殊情况.
要点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中,公差为,则
①若,且,则,
特别地,当时.
②下标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③若数列也为等差数列,则,,(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④仍是等差数列.
⑤数列(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要点四: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公式一:
证明:倒序相加法
①
②
①+②:
∵
∴
由此得:
公式二:
证明:将代入可得:
要点诠释:
①倒序相加是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上面两个公式均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通过解方程组,便可求出其余两个量.
要点五: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有关性质
等差数列中,公差为,则
①连续项的和依然成等差数列,即,,,…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 2 \* GB3 ②若项数为2n,则,,
③若项数为2n-1,则,,,,
要点六:等差数列中的函数关系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
等差数列中,,令,则:
(,是常数且为公差)
(1)当时,为常数函数,为常数列;它的图象是在直线上均匀排列的一群孤立的点.
(2)当时,是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在直线上均匀排列的一群孤立的点.
①当时,一次函数单调增,为递增数列;
= 2 \* GB3 ②当<0时,一次函数单调减,为递减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关于的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
由,令,,则:
(,为常数)
(1)当即时,,是关于的一个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在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当即时,是关于的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它的图象是在抛物线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 1 \* GB3 ①当时有最小值
= 2 \* GB3 ②当时,有最大值
要点诠释:
1.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2. (,是常数)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关于n的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函数.
4. (其中,为常数)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例1.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思路点拨】要想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正整数值,使得等于这一数.
【解析】 由 得
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
成立
解得:即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变式1】-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答案】由题意可知:,,∴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令,解得,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变式2】求集合的元素的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答案】∵, ∴, ∵,∴中有14个元素符合条件,
又∵满足条件的数7,14,21,…,98成等差数列,即,,,
∴.
例2. 已知成等差数列,求证:也成等差数列.
证法一:∵成等差数列,∴即
∵
=
∴成等差数列.
证法二:∵成等差数列,∴成等差数列,
即成等差数列.
∴成等差数列.
【变式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答案】因为时,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3.
【变式2】已知数列中,,(),求证:是等差数列.
证明:∵,∴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类型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3.已知等差数列中,,,试问217是否为此数列的项?若是,说明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等差数列的计算,一般优先考虑使用性质,如果不宜用性质,则回归为基本量的问题,列出的方程组.
【解析】
方法一:由通项公式得:,解得,
∴(,),
∴,解得.
方法二:由等差数列性质,得,即,解得,
∴, ∴,解得.
方法三:由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可知,等差数列是一些共线的点,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解得.
【变式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首项与公差.
【答案】由 解得;
【变式2】等差数列中, , , ,求的值.
【答案】6或-2
由题意得
即,解得:或.
【变式3】已知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1,前三项之积为23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
方法一:根据题意,设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则
因为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因此,.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方法二:由于数列为等差数列,因此可设前三项分别为,于是
.
由于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因此,从而
∴.
类型三:活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
例4. 已知等差数列中,若,,求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可以直接列方程组求解和;同时留意到脚标,可以用性质:当时解题.
【解析】∵,∴即,
代入已知,有,解得或,
当,时,,∴;
当,时,, ∴.
【变式1】在等差数列中,,则=
【答案】9
【变式2】在等差数列中,,则=
【答案】10
【变式3】在等差数列中,若,, 则= , =
【答案】∵,,∴,
∴,∴.
类型四: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的运用
例5.等差数列前项和为30,前2项和为100,求它的前3项和.
【思路点拨】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解;或利用性质:“等差数列的连续10项和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求解;或利用相关的函数()等知识求解.
【解析】
方法一: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解.
由已知得,解得,
∴.
方法二: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则求解.
由已知得
由(3)-(2)及(2)-(1)结合(4), 得.
方法三:根据性质:“已知成等差数列,则……,,……成等差数列”解题.
由上述性质,知成等差数列.
∴,
∴.
方法四:由的变形式解题,由上式知,
∴数列也成等差数列,即成等差数列,
∵ ,又,
∴.
方法五:∵为等差数列, ∴设
∴, 得,
∴.
【变式1】等差数列中,若, 则= .
【答案】比较对应项可知后一段中每一项总比前段每一项多5d,故后一段和比前一段和多25d,故三段依然构成等差数列,故由等差中项公式可知:a11+a12+a13+a14+a15=2×80-30=130.
【变式2】等差数列中,,且, 则=_________.
【答案】
方法一:数列{an}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中为常数),
故有
(2)-(1)得,
∵, ∴,
∴.
方法二:
从等差数列去认识它是函数图象上的点.
∵,∴函数图象对称轴为,
故.
【变式3】等差数列前10项和为100,前20项和为10,求它的前30项和.
【答案】
方法一:
由已知,得,解得,,
∴.
方法二:
等差数列中,,,…构成新的等差数列,
∴, ∴.
方法三:等差数列中,设,则
,解得,
∴.
例6.已知两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试求.
【思路点拨】利用前项和公式与性质解题,或利用解决,或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形式解题.
【解析】
方法一:∵,
∴ .
方法二:由得
方法三:由题设,令等差数列前项和, ,则
,,
∴.
【变式1】等差数列中,若, 则=_________.
【答案】由,得.
【变式2】已知两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则= .
【答案】.
例7.一等差数列由3个数组成,3个数之和为9,3个数的平方和为35,求这个数列.
【思路点拨】本题设这三个数时,常规设法为, ,,但不如用对称设法设为, , .
【解析】设这三个数分别为, , ,则
,解得,.
∴所求三个数分别为1,3,5或5,3,1.
【变式】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其平方和为94,首尾两数之积比中间两数之积少18,求此四个数.
【答案】-1,2,5,8或8,5,2,-1或-8,-5,-2,1或1,-2,-5,-8
类型五: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例8.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试问为何值时,数列的前项和最大?为什么?
【思路点拨】要研究一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个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是的二次函数关系来考虑;其二是通过考察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
【解析】
方法一:∵, ∴即,
∵, ∴,
又,
∵,∴ 当, 有最大值为.
方法二:要使最大,必须使且,
即
解得, ∵,
∴时,最大为.
【变式】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
(1)求公差的取值范围;
(2)指出,,…,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答案】
(1)依题意,有,即,
解得.
(2)法一:由,可知.
设存在自然数,使得就是,,…,中的最大值,只需,,
由,
故是,,…,中的最大值.
法二:
∵, ∴最小时,最大,
∵, ∴,
∴时,最小,
故是,,…,中的最大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数列4.2 等差数列精品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数学4.2 等差数列精品教学设计,共10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