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基础提升专练:4.3海-气相互作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456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基础提升专练:4.3海-气相互作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456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地理新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基础同步练+提升专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温带高压D.热带低压
2.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
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
3.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水手出海时意外发现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面积超过150平方千米,约等于20000个足球场大小,形成“浮石筏”,浮石密密麻麻,遮挡着海水,仿佛一片新大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B.属于变质岩
C.形成源于外力侵蚀D.便于雕琢,适宜制作盆景
5.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移动方向( )
A.向澳大利亚海岸漂移B.向菲律宾海岸漂移C.向墨西哥海岸漂移D.向秘鲁海岸漂移
6.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海域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带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②有效减弱蒸发③整体水温升高明显④形成新的大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读图回答下面四题。
7.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B.导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可扰乱水热输送和交换D.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8.受图示海域水温影响( )
A.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B.智利北部出现台风活动
C.马来群岛出现持续多雨天气D.秘鲁渔场鱼产量大幅度增长
9.图中甲处水温( )
A.低于-2℃B.高于-2℃
C.比多年平均水温低2℃以上D.无法判断
10.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
C.南极臭氧空洞在扩大,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图为某区域海浪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示区域海浪高度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西北季风B.岛屿分布C.热带气旋D.副热带高压
12.该图所示半球及时间最可能为( )
A.南半球 1月B.南半球 7月C.北半球 1月D.北半球 7月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14.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暧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2020年初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已燃烧4个多月。2019年,澳大利亚异常高温,气候干旱,降水量非常少。有气象学家认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印度洋海温异常导致的大气环流)是造成澳大利亚严重干热的原因之一。下图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 )
A.印度洋西风增强B.澳大利亚西北部云量增加
C.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D.赤道附近印度洋西海岸降水减少
16.持续的高温干旱不仅造成山林大火多发,也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造成很大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农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在等水温线图(右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该洋流可以表示左图中(甲、丙、丁) 洋流,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成因。
(3)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指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情况。
18.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异常的表现。读“南美洲不同年份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海域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
(3)表示厄尔尼诺年份的是 _____ (填“A”或“B”)图,判断的理由是 _____ 。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_____ 。
19.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曲线为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2)a曲线为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原因主要是_______。
(3)c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B2.D3.A4.D5.A6.A7.C8.A9.C10.B11.C12.D13.B14.A15.C16.D
17.(1)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2)丙 所在海区原因是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海洋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3)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18.①受上升流影响营养物质丰富 ②①③④ A 信风减弱,来自赤道海域的暖海水向东、向南扩展,秘鲁沿岸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洋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 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蒸发量增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
19.(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越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