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学反思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455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学反思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455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学反思1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学反思1,文件包含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课件pptx、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同步练习docx、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2课时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主要包含了教学效果,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花之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教材。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教学活动。如“配乐读”“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让学生激发兴趣,深入理解、感受文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精心设计,以精炼而动情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引领他们一步步走向散文诗的殿堂。注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孩子意识到“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才是语文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2.教学中除了读的能力的培养之外,我还注意了听、说、写的能力的培养。听:听课文录音,听别人读。说:说自己想说,说个性化的见解。写:模仿课文写作,写自己的心灵。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和谐融洽,师生、生生之间较好地进行了双边互动。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花语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三、不足之处
预期的效果和实际授课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得还不够精致,缺乏艺术性。教学环节的衔接还不够流畅自然。考虑到时间问题,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还嫌不足,以致一些问题的提出显得匆忙,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上的一些词语自己推敲得也不够深,不能得心应手应对一些发散思维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习,钻研教材教法,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渐向“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变。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接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然后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最后练笔:通过这首散文诗我们不但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更体会到了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其实大地万物还有很多东西也有着崇高的气节,你愿意像作者一样为它们作词歌唱吗?学生进行练笔。
说课稿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根据单元编排意图和文本特点,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本课出现的重点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德育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同学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的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反复朗读,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文章属自读篇目,教师为同学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并通过点拨提示,扩展同学的阅读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教师以花为话题,讲了花出现的场所与含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板书文题)资料助读,纪伯伦简介。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在文中作者把花比作什么,知道花儿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体会课文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同学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身的感受,了解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其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形象地传情达意,显示了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四、分组讨论,体悟感情。同学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知道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引导。
五、请同学们延伸阅读纪伯伦的《啊!风》,试品析诗中风的形象的丰富感性内容。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欣赏了课文的语言美,学习了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体悟了作者的情感,了解了纪伯伦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