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B.C.D.
2.如图,下列光现象中,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是( )
A. 平面镜成像B. 铅笔好像折断了
C. 小孔成像D. 水中倒影
3.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筷子在水面处折断B.景物在凸镜中成像
C.树在水中的倒影D.地面上树木的影子
4.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D.镜子正衣冠
5.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小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近些年来,潜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潜入水中的潜水者看到岸上的树木位置变高了。下图中的四幅光路图中,那一幅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B.C.D.
8.下列叙述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池水映明月B.彩虹舞山涧C.起舞弄清影D.湖光映彩霞
9.中华古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的诗句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潭清疑水浅”—平面镜成像B.“起舞弄清影”—光的反射
C.“池水映明月”—光的折射D.“绿树阴浓夏日长”—光的直线传播
10.下列光现象中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在一张大纸上剪一个三角形的很小的孔,在阳光下举起,让太阳垂直透过三角形的孔,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光斑,光斑是( )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虚像
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
12.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B.小明将蜡烛B点燃,可以更方便地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从前面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D.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3.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像距,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减小像距,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D.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15.如图所示,汽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某警车的像,观察到该警车车头上有“POLICE”字样。则该警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是( )
A.B.C.D.
二、填空题
16.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7.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与A的像重合,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8.一条光线和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60°时,反射角是___________;当入射角增加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_。
19.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阳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0.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当他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
21.在某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中,小明同学跑出了的成绩,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爱运动的小明还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些小实验。如下图所示:从侧面望去,茶杯是空的,但当他慢慢向杯中倒水时,发现杯中原来还藏着—枚硬币,看到的硬币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______(选填“A”或“B”)。
三、简答题
22.小雨游泳时,看到在阳光照射下,平静的海面有些地方银亮一片,非常刺眼.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23.黑板的表面通常比较粗糙,这是为什么?用了一段时间后,有时候黑板会反光“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使这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请解释这个现象。
24.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光污染,这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 还会影响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形成上述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此能提出哪些可行的防止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5.如图所示,EF为一平面镜,A为平面镜前一发光点,A'为发光点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O为发光点到平面镜上的一条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OB为A'O的延长线,NO与平面镜垂直。请你根据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一特点,证明:∠NOB=∠AON(即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26.光污染与其它污染一样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不同的是,光污染主要通过视觉危害人类。由于人们的忽略以及技术手段的落后,防护措施的缺乏,使其有泛滥之势。
(1)请举出生活中存在的两个光污染的示例;
(2)说明光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3)提出防止光污染的可行建议。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从平面镜中看见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好像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也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扩大视野,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水中形成“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A.池水映明月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形影紧相依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子正衣冠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人像的大小与人到镜子的距离无关,像始终和人等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成,将汽车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C.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木,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上去岸上的树木位置变高,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D.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木,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BD图中入射光线来自水中,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池水映明月是指明月在水中的倒影,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起舞弄清影,指月中的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只有和自己的影子伴随伴舞,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湖光映彩霞是指天上的彩霞在平静的湖面形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故A与物理知识不相符;
B.起舞弄清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B与物理知识不相符;
C.池水映明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与物理知识不相符;
D.绿树阴浓夏日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与物理知识相符。
故选D。
10.A
【详解】
①钢笔错位是光的折射,②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③折筷是光的折射,④墙上的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故①③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符合小孔成像的条件,而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大小、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A错误;
B.小明将蜡烛B点燃,会导致看不清A蜡烛成的像,对实验造成影响,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会聚而成的,与镜后物体无关,所以在镜后放光屏不会影响对像的观察,即从前面透过玻璃板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玻璃板可以起到平面镜成像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到玻璃板后的物体,这样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①根据题意可知,自制针孔照相机是小孔成像,因此所成实像是倒立的像,故①正确;
②根据小孔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所成的像会变大,物距大于像距时,是缩小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是放大的像,故②正确;
③根据小孔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像距变大,像也会变大,故③正确;
④当物距不变,向前推动内筒时,所成的像变小,光更加集中,会更亮,故④正确;
四句说法均正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
(1)多次测量的目的:一是减小误差,二是得到普遍的规律;
(2)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详解】
A.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A错误;
B.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15.B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左右颠倒,故由平面镜中像的特点可知,车头上的字母图样是B,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漫反射 镜面反射
【详解】
[1]粉笔字的表面凹凸不平,当光照射在粉笔字上时,会发生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向四面八方,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粉笔字了。
[2]玻璃外墙的表面光滑平整,当阳光照射在玻璃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将光线射向同一方向造成光污染。
17.位置 不点燃 远离 不变
【详解】
[1]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
[2]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3][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根据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像远离玻璃板;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根据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18.30° 80°
【详解】
[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因此入射角为
90°-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30°。
[2]反射角和入射角始终相等,当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40°+40°=80°
19.折射 乙 虚
【详解】
[1][2][3]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20.3.0m 等于
【详解】
[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3.0m。
[2]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运动,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等大,像的高度也为170cm。
21.自己 虚像 B
【详解】
[1]小王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路边为他加油的同学相对于小王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2][3]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空碗里倒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光线是由水射向空气,所以选B。
22.答案见解析
【详解】
太阳光射到平静的海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因此当人沿着这一方向看去,就会有一部分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人看到有些地方银亮一片,非常刺眼.
23.见解析
【详解】
光在粗糙的表面进行漫反射,可以让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因此黑板表面通常比较粗糙;黑板使用时间长了表面会变得比较光滑,有些角度会进行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冲淡了粉笔反射的光线,导致有些同学看不到上面的文字,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
24.见解析
【详解】
光污染的主要成因是: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防治措施:改善照明条件,减少光污染的来源,限制建筑物使用玻璃幕墙而是用环保材料。
25.见解析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根据同位角相等判定∠NOB和∠EA'O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知∠EA'O=∠EAO,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判定∠EAO与∠AON的大小关系,从而做出证明。
【详解】
证明: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A'与A是对称的,所以AA'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且法线NO与镜面也是垂直的,所以AA'与NO平行;∠NOB与∠EA'O是平行线AA'、NO的同位角,同位角相等,则
∠NOB=∠EA'O
因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AEO与△A'EO是全等三角形,则
∠EA'O=∠EAO
由于AA'与NO平行,∠EAO与∠AON是内错角,则
∠EAO=∠AON
所以
∠NOB=∠AON
26.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室外光污染﹣﹣建筑物外墙架设的玻璃幕墙;室内光污染﹣﹣极白的纸张墙壁等反射的光(也可以答电脑等工业产品发出的闪烁的光线;舞厅等娱乐场所的闪烁灯光);
(2).普通的光污染可以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造成近视;
过度的城市夜景照明危害正常天文观测;玻璃镜在太阳光下造成反光,对视觉造成危害汽车后视镜反光会影响司机视觉。
(3).限制建筑物使用玻璃幕墙作为外部装饰(卧室的四壁不要装饰成极白的颜色;书籍的纸张采用浅蓝或浅绿色减少对眼睛刺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