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练习(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3369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2.一种原子和另一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3.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4.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5B.30C.55D.80
5.诗云“满架蔷薇一院香”,能闻到一院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一组是
A.二氧化锰B.臭氧C.过氧化氢D.液氧
7.下列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MgB.CC.SD.Ne
8.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9.对下列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表示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图④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金属铜C.金刚石D.冰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gB.氟原子易失去电子
C.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同D.X表示Na
12.有关下列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对应的粒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B.①②③④均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C.②③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①②③是离子
二、填空题
13.用下列序号进行填空: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体积很小;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⑤分子间隔变小;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⑦分子质量很小;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⑨分子在不断运动;⑩分子间隔变大。
(1)过氧化氢分解:______;
(2)液氧和氧气都具有助燃性:______;
(3)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4)夏天晾晒衣服要比冬天干的更快______;
(5)CO有毒,CO2无毒:______;
(6)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_____;
(7)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______;
(8)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______;
(9)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______;
(10)5L水与5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L______。
14.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氢氧化钠是由钠元素、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
(2)由图 A 可知,钠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是______;
(3)在图 B、C、D 中,钠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三、课内填空
15.分子、原子的存在: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碳、水由______构成,金属和稀有气体由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构成。
16.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_____,如氢元素的符号为______,氧元素的符号为O;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_,第二个字母要______,如钙元素的符号为______,铁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______;②表示______;③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表示该物质。
如:“O”可表示①______;②______。
“”可表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7.探究离子的形成(以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为例)
分析上述微观过程可知:
(1)离子是由原子______电子形成的。
(2)跟分子、原子一样,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18.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数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如氧和硫、氮和磷等。氧和硫的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不同,是不同种元素。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温馨提示: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1,但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是稀有气体元素,而且是稳定结构。
19.离子的形成
定义:带电的______或______。
氯化钠的形成:每个钠原子______一个电子,形成带______个单位______电荷的钠离子,每个氯原子______一个电子,形成带______个单位______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形成氯化钠。
离子的形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容易失去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20.离子
(1)定义:______。
(2)分类:阳离子(带______电的原子)和阴离子(带______电的原子)。
(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或“-”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先写______,后写______。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如、、等。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
事实
解释
A
在校园里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气体压缩之后体积减小
分子数目减少
元素
最外层电子
化学性质
结构是否稳定
金属
(一般)______个
易______最外层电子
______
非金属
______个
易______最外层电子
______
稀有气体
______个(氦为2个)
不______电子,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为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等时为离子,观察图示的情况可知A、B、C三者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原子,而D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是离子。
故选:D。
2.B
【详解】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中子数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故选B。
3.A
【详解】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原子保持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钠离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选A。
【点睛】
5.C
【详解】
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C。
6.D
【分析】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
【详解】
A、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详解】
A、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氧元素不同,选项错误;
B、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与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氧元素不同,选项错误;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
D、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与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相同,则氖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氧元素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
8.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事实的能力
【详解】
A、在校园中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向四周扩散,故A正确;
B、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晾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升高温度,则分子得运动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
D、气体压缩之后,体积减小,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故D错误;
故选择D
【点睛】
9.D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图①是14号元素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
B、图②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
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表示的为8号元素氧元素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O2-,正确;
D、由氯的汉字结构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A正确;
B.金属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选项B错;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选项C错;
D.冰是由水分子构成,选项D错;
故选A
11.C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错误;
B、氟原子为9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易得到电子,错误;
C、四种元素分别为氦、氧、氟、氖,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6、7、8,都不同,正确;
D、X表示10号元素氖元素,Ne,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①是钠离子,②是氖原子,粒子对应的元素不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选项不正确;
B、①②③粒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④最外层电子数是1,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选项不正确;
C、②是氖原子,③是氩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①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是离子;②③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
(1)⑥
(2)④
(3)⑨
(4)③
(5)⑧
(6)②
(7)⑩
(8)⑤
(9)⑦
(10)①
【详解】
略
14.
(1)氢元素和氧元素
(2)11
(3)C
【分析】
(1)
由氢氧化钠的可知,它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
由图 A 可知,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钠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是11。故填:11;
(3)
离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由三个的电子层变成了两个电子层,就变成了钠离子。故选C。
15.分子 原子 离子
【详解】
略
16.
(1) 大写 H 大写 小写 Ca Fe
(2)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氧元素 氧原子或一个氧原子 铁元素 铁原子 铁这种物质
【详解】
略
17.
(1)得失
(2) 离子 钠离子、氯离子
【详解】
略
18.小于 失去 不稳定 大于 得到 不稳定 等于 易得失 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
【详解】
略
19.原子 原子团 失去 1 正 得到 1 负
【详解】
略
20.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 正 负
(3) 数字 正负号
(4) 一个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镁离子的个数(没有数字表示个数是1)
【详解】
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