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优秀课时训练
展开1.4 测量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
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4.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_倍。
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填“快”或“慢”)。
三、计算题
9.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到站时间 |
| 09:39 | 10:29 | 11:47 |
发车时间 | 09:00 | 09:43 | 10:33 |
|
里程/km | 0 | 84 | 165 | 303 |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解答题
1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3________v1________v2 。(选填>、<、=)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 cm﹣40.0 cm=40.0 cm,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由图可知sAC=80.0 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B。
2.C【解析】A.由图中知s乙丙=100.0 cm﹣30.0 cm=70.0 cm,t乙丙=8 s﹣6 s=4 s,
平均速度v2===17.5 cm/s=0.175 m/s,故A错误;
B.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v1===10.0 cm/s;
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v3===22.5 cm/s。
比较可知,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太大。故C正确;
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A为11 m/s,B为50× m/s≈13.9 m/s,C为v= =10m/s,D为v=30m/2.5s=12m/s所以选B.
4.D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故选D.
5.B 【解析】A.B.C三项中的图象都能表示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A.C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项表示了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题意;D项中的图象表示甲、乙做加速运动,故本题选B.
二、填空题
6.【解析】0.25 7.【解析】甲 丙 乙 8.【解析】(1)运动 (2)0.08(3)慢
三、计算题
9.【解析】(1)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为t=11:47-9:00=2h 47min=2h
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为v==≈108.9km/h
(2)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t1=10:29-9:43=46min=h
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v1==≈105.7km/h
四、解答题
10.(1)刻度尺;停表;(2)v=;(3)变速;(4)v3>v1>v2。
【解析】(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增大;
(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共9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