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章末素养提升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230529/0/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本章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 体 系 构 建 |
| 核 心 归 纳 |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2.集合描述法的两种形式(1)符号描述法:用符号把元素的共同属性描述出来,其一般形式为{x|P(x)}或{x∈I|P(x)},其中x代表元素,I是x的取值集合,P(x)是集合中元素x的共同属性,竖线不可省略,如大于1且小于4的实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R|1
4.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对含有全称(存在)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需两步操作:第一步,将全称(存在)量词改写成存在(全称)量词;第二步,将结论加以否定.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是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是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例如:①“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的否定为“至少存在一个正方形不是矩形”,其中,把全称量词“所有的”变为存在量词“至少存在一个”;②“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1≤0”的否定为“对所有的实数x,都有x2+x+1>0”,其中,把存在量词“存在一个”变为全称量词“所有的”.
| 思 想 方 法 |
(一)分类与整合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当所给集合不确定时,往往需要对集合的种类和集合中的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特别要注意空集的情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属常考题型,较难.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的值后要回代到集合中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进行检验.
已知集合A={x|2≤x≤9},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已知集合A={x|2≤x<7},B={x|5<2x-1<17}.(1)求A∩B,(∁RB)∪A;(2)已知C={x|m+2<x≤2m},若C∩B=C,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B={x|5<2x-1<17}={x|3<x<9},所以A∩B={x|3<x<7},∁RB={x|x≤3或x≥9}.所以(∁RB)∪A={x|x<7或x≥9}.
(二)数形结合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集合的运算时,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可借助Veen图实施,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常利用数轴进行,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 )A.60 B.70 C.80 D.90【答案】B
【解析】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作出Venn图如下,
所以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10+60=70.故选B.【点评】本题求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考查交集定义等基础知识、运用Venn图求解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础题.
2.某城市数、理、化竞赛时,高一某班有24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28名学生参加物理竞赛,19名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其中参加数、理、化三科竞赛的有7名,只参加数、物两科的有5名,只参加物、化两科的有3名,只参加数、化两科的有4名.若该班学生共有48名,问没有参加任何一科竞赛的学生有多少名?
解:画三个圆分别代表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的人数.因为参加数、理、化三科竞赛的有7名,只参加数、物两科竞赛的有5名,只参加物、化两科竞赛的有3名,只参加数、化两科竞赛的有4名.分别填入图形中,又因为有24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28名学生参加物理竞赛,19名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故单独参加数学的有8人、单独参加物理的有13人,单独参加化学的有5人,故8+13+5+5+7+4+3=45是参加竞赛的人数,所以没参加的人数为48-45=3.
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等于( )A.{x|-1≤x<3}B.{x|-1≤x≤4}C.{x|x≤4}D.{x|x≥-1}【答案】A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可得P∩Q={x|-1≤x<3}.【点评】当集合是用不等式表示时,涉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可运用数轴数形结合求解,对于端点处的取舍,可以单独检验.
3.设集合A={x|-1≤x≤2},B={x|0≤x≤4},则A∪B=( )A.{x|0≤x≤2}B.{x|1≤x≤2}C.{x|0≤x≤4}D.{x|-1≤x≤4}【答案】D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如图所示.则由并集的定义知,A∪B={x|-1≤x≤4}.故选D.
(三)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应用集合的交、并、补集的运算求参数或确定另外的集合,关键是利用交、并、补集的定义将问题转化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而构造方程、不等式(组)来解答.
(2020年兰州高一期中)已知集合A={x|-a<x<2a-6},B={x|(x+1)(x-5)<0}.(1)若a=4,求A∩B;(2)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2020年昌吉高一期中)已知集合A={x|a≤x≤a+3},B={x|x<-2或x>6}.(1)若a=5,求A∪B;(2)若A∩B=∅,求实a的取值范围.
| 链 接 高 考 |
(2018年课标Ⅱ)已知集合A={(x,y)|x2+y2≤3,x∈Z,y∈Z},则A中元素的个数为( )A.9B.8C.5D.4【答案】A【解析】当x=-1时,y2≤2,得y=-1,0,1,当x=0时,y2≤3,得y=-1,0,1,当x=1时,y2≤2,得y=-1,0,1,即集合A中元素有9个.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元素个数的判断,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设集合A={x|-2<x<4},B={2,3,4,5},则A∩B=( )A.{2} B.{2,3}C.{3,4} D.{2,3,4}【答案】B【解析】A∩B={x|-2<x<4}∩{2,3,4,5}={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2021年全国乙)已知全集U={1,2,3,4,5},集合M={1,2},N={3,4},则∁U(M∪N)=( )A.{5} B.{1,2}C.{3,4} D.{1,2,3,4}【答案】A【解析】M∪N={1,2}∪{3,4}={1,2,3,4},又因为全集U={1,2,3,4,5},所以∁U(M∪N)={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补运算,是基础题.
(2019年天津改编)设x∈R,则“0<x<5”是“0<x<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因为0<x<5推不出0<x<2,0<x<2⇒0<x<5,所以0<x<5是0<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考查解不等式问题,是一道基础题.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2013年四川)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 )A.綈p:∀x∈A,2x∉BB.綈p:∀x∉A,2x∉BC.綈p:∃x∉A,2x∈BD.綈p:∃x∈A,2x∉B
【答案】D【解析】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B,则綈p:∃x∈A,2x∉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关系,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结构,要点归纳,专题突破,典例1,典例2,典例3,典例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章末整合提升,知识结构,要点归纳,专题突破,典例1,典例3,典例4,典例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本章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本章综合与测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题型突破深化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