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质量比较大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3.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绵吸水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B.蔗糖溶解于水一一蔗糖离子扩散在水分子中C.吹气后气球膨胀一一分子数目变多 D.气体加热,体积变大一一受热后分子变大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A.Al B.Si C.Fe D.O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6.对下列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图②表示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D.图④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mL分子是有质量的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凉水中扩散得快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A.A B.B C.C D.D8.硅是电子工业超纯硅的原料,超纯半导体单晶硅做的电子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好和寿命长等优点。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g9.已知: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分子不停地运动C.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该实验为化学变化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氢气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2.不同种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1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分子有香味B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压强越大,分子体积越小C夏天电线变长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A.A B.B C.C D.D14.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二、填空题15.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2)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3)在化学反应中,E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4)与锂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5)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填字母)。16.如图 A~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17.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_____。(2)B~F中共有 _____种元素。(3)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填字母序号)。(4)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18.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A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正确________。(2)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3)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判断此反应为分解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4)请画出与一个氧分子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19.根据下面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__种元素。(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3)图中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 三、课内填空20.归纳原子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2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______与核外带负电荷的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______带正电荷,______不带电。23.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位于前四位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阅读教材表3—1内容,并查阅表3—4中对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归纳出你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原子中:(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25.离子(1)定义:______。(2)分类:阳离子(带______电的原子)和阴离子(带______电的原子)。(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或“-”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先写______,后写______。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如、、等。(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详解】A、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说法正确;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说法正确;C、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说法错误;D、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说法正确;故选C。2.A【详解】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选A。3.C【详解】A、海绵吸水是物体的宏观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说法错误;B、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不是由离子构成,蔗糖溶解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扩散在水分子中,说法错误;C、吹气后有气体进入气球,分子数目变多,气球膨胀,说法正确;D、气体加热,体积变大是由于分子间隔变大,不是由于受热后分子变大,说法错误。故选:C。4.D【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的是:O、Si、Al、Fe、Ca;所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O。故选D。5.B【详解】A、湿衣晾干证明水分子不停的运动,正确;B、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态发生变化,分子种类不变,错误;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后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正确;D、轮胎充气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正确。故选B。6.D【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图①是14号元素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B、图②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C、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表示的为8号元素氧元素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O2-,正确;D、由氯的汉字结构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故选D。7.C【详解】A、给篮球充气,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B、在花园可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C、酒精与水混合,其二者体积和小于未混合时的体积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凉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故选C。9.A【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硅的原子序数为14,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4,所以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选项说法正确;B、硅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前五位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C【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该实验能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此选项正确; B、浓盐酸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氯化氢分子从烧杯中运动出来,溶于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实验能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此选项正确;C、该实验不能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此选项错误; D、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能说明该实验为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故选C。11.B【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B、氢气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错误;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原子是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错误。故选B。12.A【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各选项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13.D【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而不是分子有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B、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C、夏天电线变长,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构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14.A【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详解】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点睛】 15.(1)钠元素、铝元素(2)ABC(3)失去(4)D(5)BD【分析】(1)上述粒子对应元素分别为2、11、17、11、13号元素,名称分别为氖元素、钠元素、氯元素、钠元素、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元素、铝元素;(2)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粒子中有稳定结构的是 ABC;(3)E中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4)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锂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D;(5)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B和D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16.BD CD He、Na+ 【详解】(1)在A~D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BD,故填:BD;(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CD,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故填:CD;(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He(氦原子)和Na+(钠离子),故填:He、Na+。17.(1)23(2)4(3)D(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详解】(1)由图可知,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3。(2)B~F中质子数由4种,故共有4种元素,即氟元素、镁元素、氦元素、氯元素。(3)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故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8. 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由(水分子)一种分子反应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两种分子 【详解】(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2,则在A中还缺少1个水分子,如图:。(2)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3)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此反应由(水分子)一种分子反应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两种分子,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4)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为8号元素,1个氧原子中有8个质子、8个电子,则1个氧分子中有16个质子、16个电子,与一个氧分子电子数相同的原子为16号元素原子硫原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每层电子数分别为2、8、6,结构示意图为。19.(1)3(2)A、B、E(3)O2-【分析】(1)由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微粒共由三种质子数,能表示3种元素,分别是氢、氧、钠三种元素,故填:3;(2)由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A、B、E微粒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B、E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填:A、B、E;(3)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为阴离子,C微粒中,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故填:O2-。【点睛】 20.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 正 电子 负 【详解】略21.能【详解】略22.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 中子 【详解】略23.氧元素 硅元素 铝元素 铁元素 【详解】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位于前四位的依次是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24.(1)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3)不是所有的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4)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详解】略25.(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2) 正 负 (3) 数字 正负号 (4) 一个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镁离子的个数(没有数字表示个数是1) 【详解】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