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065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上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065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
展开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重点)。
难点: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点拨、讲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新课学习:
一、物质的性质
(一)观察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并讨论:这些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1.颜色(无色)、状态(液体)、气味(有特殊气味)、沸点(80℃)。——这些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2.点燃时,能够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二)再思考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思考: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自述】
蜡烛:我能燃烧;
铁:我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胆矾:我是蓝色的;
铝:我的密度小。
(三)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①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②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四)对比归纳
思考: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五)实验1-2:氧气与二氧化碳
1.【闻气味】教师展示图片并演示如何闻气味:
(1)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PPT展示实验视频:【实验1-2】氧气与二氧化碳。
(1)实验现象: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结论:在标准情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类别:物理性质。
(2)实验现象: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类别:化学性质。
3.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4.学以致用
思考:你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吗?
提示:(1)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
5.归纳性质与用途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课堂练习:
1.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答案】D
【解析】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易锈蚀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A.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
3.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黄金压成金箔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B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将其变成薄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汽油作燃料是利用汽油的可燃性,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作燃料利用了汽油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4.将钠从煤油的底部取出,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据此判断:
(1)钠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密度: 。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有:
该金属能够与 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 反应(放热或吸热)。
【答案】(1)较小;比煤油大,比水小;较低;银白色。
(2)水;放热。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酒精的观察和材料的分析,学会归纳整理,归纳出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通过对比归纳,明确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通过实验1-2的观察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应用明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对实物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理解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概念的基础上,能将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进行区别。通过题目让学生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并明确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即抓住性质的本质特征: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等。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