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展开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孟子的相关知识及其儒家思想。
2、反复诵读,理解字词,掌握文中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认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的道理,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字词,掌握文中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等知识。
2、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认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的道理,并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1、谈话导入
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而内因才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板书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检查预习。 根据上节课对孟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及其儒家思想。(请同学回答屏幕上出示的关于孟子相关知识的问题)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天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2、二读课文,正音解词析句。
(1)、生字新词。 傅说、胶鬲、曾益、拂士、蹴尔、畎亩、一箪食、一豆羹
(2)、通假字、词类活用。 通假字:衡、曾、忍、拂词类活用:苦、饿、劳、空乏、动、忍多义词:发、国
(三)、深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读课文,划句停顿。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明确方法:弄懂句意,结合语境,分清结构,反复研读。
2、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根据课文注解,并结合语境深入理解课文,准确地进行翻译。
(四)、品读课文,剖析理解。
1、指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开篇作者列举了几位人物?有何作用?(六位经历相似的名人,他们都出身卑微且历经磨练并干出来了一番伟业,作用是用历史事件进行举例论证,为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
(2)、六位名人事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议论?如何理解“故”“必先”“所以”?(用“故”字领起,表明议论是由前面事例而发生,“必先”一词充分强调了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所以”二字更是指出艰苦磨练的好处:培养坚强的意志、韧力和增加才干。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同样是为进一步推出中心论点而服务。)
2、指读第二段
(1)、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人才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的益处。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振作有为。治国的道理也如此,国无内忧外患,易遭灭亡。论述方法上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由个人到国家的类比论证)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如何理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才能懂得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消亡”,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高度总结全文,)
(五)、赏读课文,总结体味。
1、范读课文,总结全文。(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2、拓展练习,体味思想。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
阅读下面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编剧、演员、导演、歌手,现在整顿演艺圈市场,禁止“娘炮”现象,毒害青少年,前几年发生的诸多明星吸毒被抓事件俨然可以上演一部“监狱风云”,房祖名、柯震东、李代沫、宁财神、张默、高虎、尹相杰等等,同学们对于像柯震东、房祖名、张默等“男神”级别的星二代也是甚为熟悉,尽管事发之后他们无尽的懊悔和自责,我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会思索:错误能抹掉吗?为什么要先错后改呢?何不从小立志勤奋斗,枉要终老荒颓悔此生?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测练习
一、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3、委而去之( )
4、寡助之至( )
5、亲戚畔之( )
二、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原字
1、亲戚畔之 __通___
2、曾益其所不能__通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通___
4、困于心,衡于虑__通___
三、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池非不深也古___今____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___今___
四、填空(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括号中为答案)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②困( )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 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 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六、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实词。
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 郭: 环:
B.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 坚: 利: 委: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至: 畔: 顺:
七、“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征于色
C. 死于安乐 D. 衡于虑
八、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B.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 )C.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九、加点词不用“使......”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A. 苦其心志 B. 劳其筋骨 C. 动心忍性 D. 生于忧患
十、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通____()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通____()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通____()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通____()
十一、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试题答案】
一、1、助词“的” 2、代词,指代“小城” 3、代词,代那座城池4、动词“到” 5、代词,代指“失道”“寡助之至”的人二、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写出原字1、畔——叛 2、曾——增 3、拂——弼 4、衡——横三、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池护城河,水池 2、是此,判断词四、填空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代词,这个)人也,必先苦(困苦)其心志,劳(劳损)其筋骨,饿(饥饿)其体肤,空乏(资源缺乏)其身...... ②困(苦)于心,衡(同“横”,梗塞)于虑,而后作(奋起);征(观察到,检验)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五、D 六、A. 城:内城郭:外城环:围着B. 池:护城河坚利:坚锐,锋利,这里是精良的意思。委:放弃C. 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七、A八、A. 这表判断 B. 征验凭证 C. 被任用发出九、D十、A. 畔—叛背叛B. 衡—横梗塞,指不顺。
C. 属—嘱嘱托D. 曾—增增加十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两章》中的第二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存在不足的是: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回顾梳理,巩固三种论证方法,积累四个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进行赏析,结语,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