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素养抢分练类型三科学探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素养抢分练类型三科学探究课件,共19页。
【命题角度】1.观察与提问;2.实验设计;3.方案实施;4.结果交流与讨论。
【题组特训】角度一 观察与提问1.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形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在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B.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C.液面可能先下降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解析】选C。半透膜不允许二糖通过,但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所以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A正确;如果半透膜不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右侧液面可能会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B正确; 如果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液面可能先上升后下降至一定高度停止,C错误;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只加入麦芽糖酶溶液,所以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
2.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后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磷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大蒜根尖细胞B.磷吸收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C.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的制约D.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解析】选C。根据曲线图分析,磷进入大蒜根尖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说明磷吸收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B错误;达到一定浓度范围,磷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运输速率受到载体数量限制,C正确;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角度二 实验设计3.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解析】选D。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A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有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C正确;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因为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所以兴奋能传到①,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D错误。
4.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 ℃下活性不受影响,100 ℃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 ℃处理15 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后,分别按如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与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B.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 ℃,其中α-淀粉酶有活性C.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α-淀粉酶的活性D.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
【解析】选D。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酶的基因不同,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由于α-淀粉酶在100 ℃高温下失活,而β-淀粉酶70 ℃处理15 min即失活,因此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 ℃,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均无活性,B错误;由于在25 ℃下处理甲组,两种酶都具有活性,70 ℃水浴处理15 min后β-淀粉酶失活,因此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β-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70 ℃水浴处理15 min后β-淀粉酶失活,而100 ℃下处理15 min后两种酶均失活,因此b-c的大小可体现出α-淀粉酶在25 ℃下的活性,结合选项C的分析可知,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D正确。
5.(2020·潍坊一模)在研究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作用机制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大鼠延髓的A区注射1微升尼可刹米生理盐水溶液,可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确认呼吸频率增加是尼可刹米所致且其作用部位在A区,下面哪个实验是没有必要做的( )A.在A区注射1微升蒸馏水B.在A区注射1微升生理盐水C.在延髓内的B区注射1微升尼可刹米生理盐水溶液D.对大鼠只做同样的创伤处理,不注射任何物质
【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尼可刹米的有无,所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在A区注射1微升生理盐水,而不是注射1微升蒸馏水,A错误,B正确;为了进一步确认呼吸频率增加是尼可刹米所致且其作用部位在A区,因此应该需要在延髓内的B区注射1微升尼可刹米生理盐水溶液做对照处理,C正确;设置空白对照组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对大鼠只做同样的创伤处理,不注射任何物质,D正确。
角度三 方案实施6.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 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可见 2 个突触和 3 个突触小体B.给予b 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刺激c 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选C。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和2个突触小体(甲、乙轴突末端),A错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变化,C正确;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7.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B.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C.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D.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解析】选C。实验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线粒体中含琥珀酸脱氢酶,故可选择大白鼠心肌细胞,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实验组还需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过观察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角度四 结果交流与讨论8.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B.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得尾巴上的毛竖立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更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核心素养提升三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对照,叶绿体基质,高光HL,%酒精,类胡萝卜素,缺氮及高光,BCD,AaBbCc,∶36∶1,RNA聚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素养串讲课3社会责任之簿课件,共35页。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素养抢分练类型四社会责任课件,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