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8832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三课件,共38页。
满分45分,实战模拟,30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A.②③ 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再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吸收,并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①正确;此过程是将淀粉水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在动物体内完成,②错误;植物体内虽然含有淀粉和麦芽糖,但是不含有糖原,③错误;在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淀粉,在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糖原,麦芽糖是二糖,④正确。
2.下列是关于蛋白质、核酸相关的一些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核酸均可携带遗传信息,但只有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C.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与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无关D.磷酸和五碳糖的连接方式在单链RNA和双链DNA的一条链中是不同的
【解析】选C。核酸均能携带遗传信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CO-NH-)中,B错误;氨基酸分子之间以脱水缩合的方式互相结合,与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无关,C正确;磷酸和五碳糖的连接方式在单链RNA和双链DNA的一条链中是相同的,D错误。
3.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反应物H2O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萨顿和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析】选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反应物H2O,A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4.在进行婚前检查时,某对准备结婚的男女青年发现他们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依次为A、b、D),如图所示。进行遗传咨询时专家表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如果婚配生育,则他们的孩子( ) A.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8B.同时患甲病和丙病的概率是1/2C.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4D.不患病的概率是1/2
【解析】选B。分析可知,甲病、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ABD、aBd,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Abd、abd,他们的孩子基因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只患甲病的基因型为AaBbdd,概率为1/4;同时患甲病和丙病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概率为1/2;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为0;不患病的基因型为aaBbdd,概率为1/4。
5.彩色水稻叶穗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在大田中种植不同水稻品种可形成不同的图案用于观赏,产岀的稻米还可以食用。让两种纯合的彩色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彩色水稻穗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F2中绿叶白穗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C.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能自由组合D.F2中绿叶白穗个体间随机授粉,后代均为绿叶
【解析】选C。由分析可知,F2植株的紫穗∶白穗=3∶1,说明该彩色水稻穗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经分析可知,控制水稻穗色的基因与控制水稻叶色的某一对基因连锁,又由于后代没有黄叶白穗个体出现,可假设A与d连锁,a与D连锁,则F2中绿叶白穗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即AABbdd、AAbbdd、AABBdd,B正确;由于后代没有黄叶白穗个体出现,可推测控制叶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间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由B选项可知,F2中绿叶白穗个体均具有AA基因,则个体间随机授粉,后代均为绿叶,基因型为A___,D正确。
6.研究发现,人类的常染色体中几乎每一对核苷酸都会发生转录现象,能稳定存在的转录产物中信使RNA不超过2%,其余绝大部分为非编码RNA(ncRNA),目前关于ncRNA的分类一种是依据其表达特点及功能,将其划分为组成型ncRNA和调节型ncRNA;另一种是依据ncRNA分子大小划分为lncRNA和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人体内,lncRNA在数量上占全部ncRNA转录的大部分。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核DNA的转录产物既有信使RNA也有ncRNA,可能还有别的产物B.ncRNA可能是常染色体上DNA的无效应片段转录的产物C.信使RNA和ncRNA都有表达功能,但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D.常染色体中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大部分是lncRNA,由此可见lncRNA是所有的RNA
【解析】选D。核DNA的转录产物既有信使RNA也有ncRNA,可能还有别的产物,A正确;题干中说“其余绝大部分为非编码RNA(ncRNA)”,ncRNA可能是常染色体上DNA的无效应片段转录的产物,B正确;因为题干中“目前关于ncRNA的分类一种是依据其表达特点及功能”,所以信使RNA和ncRNA都有表达功能,但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C正确;由于RNA分为信使RNA和非编码RNA(ncRNA),ncRNA包括lncRNA和小分子非编码RNA,所以lncRNA不是所有的RNA,D错误。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B.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C.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幼嫩的部位,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解析】选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产生的某种物质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导致背光侧生长快,弯向光源生长,A错误;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B正确;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C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与光照无关,D正确。
8.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解析】选D。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性腺激素,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③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
9.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 mV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解析】选D。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据图可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约为-70 mV,就是指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 mV,A正确;刺激突触a时,其突触后电位由-70 mV变为-60 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小,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内流,B正确;由B的分析可知,在刺激突触a时,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小,说明出现了阳离子内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a为兴奋性突触;而刺激b时,据图可知,其突触后电位由-70 mV变为-80 mV,再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膜电位变大,说明发生了阳离子外流,并且也说明了突触b是抑制性突触,C正确;据图可知,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延迟,D错误。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消失,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B错误;生态农业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11.油菜素内酯(BR)可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的抗性。为研究其分子机制,科研工作者用BR对水稻进行了处理,并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提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细胞中的RNA进行逆转录,并对其产物进行PCR扩增后电泳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18S为参照)。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R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B.BR可以提高水稻细胞中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水平C.BR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D.BR可增加水稻细胞中18S基因的表达量
【解析】选D。由图1可知,BR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A正确;由图2可知,BR可以提高水稻细胞中几丁质酶基因(CHA1基因)的转录水平,B正确;BR可以提高水稻体内几丁质酶的活性,进而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的水解作用,C正确;由图2可知,实验组中CHA1基因的表达比对照组高,而两组的18S基因表达量相差不大,D错误。
12.线粒体PT孔主要由位于内膜的腺苷转位因子(ANT)和位于外膜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等蛋白组成,PT孔开放会引起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等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诱导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对于PT孔的开放和关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促凋亡蛋白Bax与ANT、VDAC结合而介导PT孔的开放,而抗凋亡类蛋白如Bcl-2、Bcl-xL等则可通过与Bax竞争性结合ANT,或者直接阻止Bax与ANT、VDAC的结合来发挥其抗凋亡效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线粒体的PT孔可能一直处于开放状态 B.Bcl-2、Bcl-xL等可能与Bax具有相似的结构C.红细胞终生无线粒体,其凋亡过程和线粒体无关 D.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不会通过诱导PT孔开放而死亡
【解析】选B。由于PT孔开放会引起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等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而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故癌细胞线粒体的PT孔可能一直处于关闭状态,A错误;抗凋亡类蛋白如Bcl-2、Bcl-xL等可与Bax竞争性结合ANT,说明它们可能与Bax具有相似的结构,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不代表红细胞终生无线粒体,C错误;被病毒侵染的细胞会通过诱导PT孔开放而引发细胞凋亡,D错误。
13.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D.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解析】选A。根据图乙中的培养结果可知,甲图中划线顺序为d→c→b→a,A错误;通过连续划线逐步稀释培养基上的细菌,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正确;接种前、每次划线间隔及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均需要灼烧接种环,故该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C正确;接种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正确。
1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B.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C.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以诱导脱分化过程D.若制备人工种子,外植体只需培养成愈伤组织即可【解析】选B。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A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诱导外植体脱分化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C错误;人工种子使用的材料为胚状体、顶芽、腋芽或不定芽,D错误。
15.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点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解析】选C。人肝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不能表达,故不能用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胰岛素基因,A错误;表达载体的复制启动于复制原点,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启动于启动子序列,B错误;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启动子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终止密码子在胰岛素的翻译中起作用,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植物组织细胞中脂肪颗粒的检测必须使用显微镜观察C.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后再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D.上述三个实验中所有剩余试剂都可以装入棕色瓶内,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解析】选C、D。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中富含还原糖且颜色为无色,可以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A正确;植物组织细胞中脂肪颗粒的检测,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1 mLNaOH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摇匀再加入4滴CuSO4溶液,摇匀,C错误;斐林试剂应现配现用,不能混合后长期保存,D错误。
17.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B.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解析】选A、B。根据题意可知,亲本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AXbY, F1基因型是AaXBXb、AaXBY,表现型均为红眼正常翅,A正确;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纯合子(AA和aa)占1/2,杂合子(Aa)占1/2,B正确; 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C错误;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比为3∶1,D错误。
18.1977年,科学家在性成熟的大鼠某些脑区发现了新生的神经元,这打破了高等动物的神经发生只存在于胚胎期或出生后的发育早期的传统观点。下列有关神经发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受到的各种刺激增多,神经元发生量在增加B.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的新生神经元数目,比在稳定环境中的大鼠更少C.适度的运动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动物脑中神经元的产生D.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抑制神经元发生,进而影响记忆等功能
【解析】选C、D。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细胞分裂能力下降,神经元发生量减少,A错误;大鼠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其新生神经元数目比在稳定环境中的大鼠更多,B错误;实验证实适度的运动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动物脑中神经元的产生,C正确;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抑制神经元发生,进而影响记忆等功能,D正确。
19.CAR-T疗法又叫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经改造后能表达CAR受体,回输体内识别肿瘤细胞,激活免疫系统。该疗法在新近开发的癌症免疫治疗技术中,备受青睐。如图为CAR-T细胞制备流程。据已有知识判断,图中筛选的 CAR-T细胞具备的特点是( )A.能在人体内分泌抗体B.在体外培养时可表达CAR受体C.激活人体内T淋巴细胞D.可以识别不同种类的癌细胞
【解析】选B、C。只有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T细胞不能分泌抗体,A错误;由图可知,获得目的基因的T细胞经体外培养可表达CAR受体,B正确;监控清除肿瘤细胞由人体T淋巴细胞完成,而图中筛选的 CAR-T细胞可以激活人体内T淋巴细胞,C正确;CAR-T细胞具有特异性,不能识别不同种类的癌细胞,D错误。
20.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进行筛选C.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都能产生特定的抗体D.在以尿素作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筛选鉴定尿素分解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四课件,共39页。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五课件,共38页。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练二课件,共2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