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米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难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教学环节及内容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回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提到细菌、真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它们能够使食物腐败变质、使动植物和人患病。那么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没有好处呢?
实际上,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发酵现象
(一)发酵实验
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短时间内不明显,由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现象。
(二)提出问题: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根据你的推测,气球内的是哪种气体?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三)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产物
捏紧气球口,在气球的末端套在玻璃弯管上,通过玻璃弯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这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闻一闻,锥形瓶中散发出什么气味?说明产生了什么?
总结:这就是发酵现象。
(四)通过实验,猜想,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可以制作哪些食品?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的酒精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分组实验。
学生观察并思考。
1.瓶内的液体冒出气泡,气球慢慢胀大。
2.气球内是二氧化碳,它是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有酒的气味。
说明产生了酒精。
馒头,面包,酒……
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除了酵母菌,还有哪些细菌、真菌可以用于食品制作呢?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4页最后一段,完成学案对应内容。
菌的种类:
霉菌
乳酸菌
醋酸菌
总结
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真菌。由于利用细菌和真菌,人类的食品更加丰富多彩了。
学生回答:食用、宠物等。老鼠的危害……
形成保护动物、合理利用动物的观念。
制作:
酱油,酱,腐乳;
酸奶,泡菜;
醋。
制作米酒
课前由学习小组进行米酒制作。课上进行成果展示和总结。
1.制作步骤:
(1)糯米浸泡、洗净
(2)蒸熟、冲淋冷却并装入容器
(3)接入酒曲
(4)保温发酵
2.为什么要将糯米蒸熟?
3.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冲淋冷却?
4.为什么在糯米饭的中央要挖一个凹坑?
5.米酒是甜的吗?为什么?
总结:酒曲中的曲霉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味道是甜的。
未成年人不能饮酒。成年人如饮酒应适量。
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1.倾听,了解。
2.高温灭菌,同时有利于发酵。
3.防止高温杀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
4.增加氧气,使酵母菌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
5.是甜的。可能是酒曲将糯米分解成了糖。
制作酸奶
课前由学习小组进行酸奶制作。
1.为什么要将容器等煮沸?
2.为什么要将待发酵的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1.高温灭菌,清除容器上的杂菌。
2.为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
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
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初中生物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菌,细菌与环境污染,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