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现象不能用微粒性质解释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电灯通电发光
C.湿衣服在太阳下更易晾干 D.金属热胀冷缩
2.小卡片有助于科学学习。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小卡片内容,属于符号的是
A.磁感线B.时间t
C.一氧化碳分子D.眼球结构
3.下图是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氩的原子序数是18
C.氩原子具有稳定结构 D.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
4.我国的“稀土元素”储量居世界首位,镝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如图是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镝为非金属元素B.镝的元素符号可写为dy
C.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D.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g
5.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磷的元素符号是
A.PB.FC.MgD.Ar
6.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A.1:9B.1:3C.3:1D.3:97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8.下列关于Na+ 和Na两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玻璃仪器加热前预热可以防止仪器炸裂
B.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氧化铜粉末
C.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成10 mL酒精溶液
1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为金属元素的原子
C.③④可形成A2B型化合物
D.④元素属于第三周期
11.对于图理解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B.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C.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也可以分解为原子
12.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说明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端午节时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657×10-26kg,说明微观粒子的质量很小
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原子是最小的微粒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
15.“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
(1)“富氧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利用膜分离法可制得富氧空气。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过膜,就把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开了。分离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3)富氧空气可采用压缩罐包装。下列关于压缩罐富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空气被压缩,微粒之间间隔减小 B空气被压缩,微粒本身发生变化
C空气被压缩,微粒停止运动 D空气被压缩,微粒变小
(4)工业生产中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16.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______。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硅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
(4)碳元素和硅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17.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
(3)D中x=__________。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氮气、铜和氯化镁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
(2)Fe2+和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3)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a.从微粒的角度说明物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_。
b.内装_______(填“水”或“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_。
(4)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填字母序号)。
A.AB.BC.CD.D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若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第2周期IA族”,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该粒子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单质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__(取整数值);若该粒子为+2价阳离子,则该阳高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铝、镓、铟和锡(Sn)在周期表中位置如表所示,与铟(In)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5)科学家发现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它也被称为“零号元素”。该微粒中的电子数为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约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有核电荷数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B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它们形成离子的电子排布分别与氖、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第三层的电子比第二层上的电子少二个;D元素的原子核比A元素原子核少一个质子。试推断这四种元素的名称:A、B分别为_____;C、D分别为___。
2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0,A元素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的单质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C元素是地壳中最多的元素,C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
(1)A、B、C、D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A_____、B_____、C______、D_______
(2)若D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分别是+2、+4,试写出该元素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下列是初中化学的四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若实验A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1/5。(填“大于”“小于”“等于”)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
(2)图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C,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能得出有关分子性质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图D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后生成______色固体,该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目的是______。
(5)图E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空气中点燃硫粉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____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____色火焰。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是因为______。
23.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为了探究微粒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再向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
五、计算题
24.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求该原子的原子质量______。
25.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核外有12个电子,作为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求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的质量___、___、___(要有过程)。
A
B
C
D
Al
Ga
In
Sn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A 6.D 7.C 8.B 9.D 10.C 11.C 12.C 13.D 14.D
15.混合物 物理 A 分离液态空气法
16.6 12.01 3 相似
17.
(1)A和B
(2)C
(3)8
18.
(1)氯化镁
(2)FeCl2
(3) 分子之间有间隔 空气 气体分子的间隔更大
(4)D
19.
(1)第3周期ⅢA族
(2) 20 Mg2+
(3) Ga2O3 C
(4)Sn
(5) 0 4
20.氟、钙 硫、氧
21.H N O C CO CO2
22.小于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黑,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淡蓝 蓝紫 氧气浓度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
23.液体变为红色 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4.
25.(1)12(2)12(3)3.986×10﹣26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