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本章综合测试(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6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机械运动本章综合测试(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6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机械运动本章综合测试(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6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械运动本章综合测试(2)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名短跑运动员在5 s内跑完了50 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那么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运动员、羚羊、汽车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羚羊、运动员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B.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大C.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D.无法判断3.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有铅笔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为、、,按测量要求,它的平均值是A. B. C. D.4.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神州十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二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天宫二号 D.神州十一号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6.歼﹣15舰载机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舰载机相对航母的甲板是静止的B.舰载机相对机内的飞行员是静止的C.舰载机的动能越来越大D.舰载机的机械能越来越大7.某人上山速度为,到达山顶按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为,则他上山和下山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8.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数据与真实值相差最大的是( )A.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B.新纪念币元硬币的直径约为C.物理教材长度是D.某同学跑成绩为9.甲、乙二人同时从跑道的一端到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跑步,后一半路程内走.假设甲、乙二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 ( )A.甲先达到终点 B.乙先达到终点 C.同时达到 D.无法判断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11.“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2.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起你的自身经历,你作图用的铅笔长约为15________,你的脉搏跳动300次所需时间约为5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13.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72 km/h=________m/s 30 m/s= ________ km/h.14.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 min ______ s;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15.如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______尺精密些,A尺示数是_____cm,B尺示数是______cm. 三、实验题16.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测量的物理量段段段路程4556101时间3.02.85.8平均速度 17.4(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______(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______,______(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1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________ 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四、计算题18.广珠城际列车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下表是某次列车运行的时刻表,试求: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停留时间里程广州南起点站21:25——0顺德21:3321:352分15公里小榄21:4821:502分45公里中山北21:5922:012分64公里珠海?终到站——116公里 (1)列车从广州南到顺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若列车从中山北到珠海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60km/h,问列车什么时刻能到达珠海?(精确到分钟)19.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 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 20.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五、简答题21.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1.A【分析】在比较速度大小时,首先看速度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详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v1==10m/s;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54×m/s=15m/s.比较可知,所以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A.2.B【解析】【详解】由于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且图象斜率越大,物体速度越大,由于图象甲的斜率小,图象乙的斜率大,所以甲速度小,乙速度大,故选B。3.D【详解】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数据中小数点后面是2位数,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三次数据的平均值是,AC选项中小数点后面是3位数,故AC错误;B选项中小数点后面是4位数,故B错误.4.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详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位置不变,“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二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选D.5.A【详解】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总的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A.平均速度不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故B正确不合题意;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故C正确 不合题意;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故D正确不合题意; 6.A【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4)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A、舰载机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舰载机相对于甲板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舰载机相对航母的甲板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舰载机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舰载机相对机内的飞行员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舰载机相对机内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舰载机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越来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舰载机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所以重力势能越来越大,所以机械能越来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判断,只要细心分析解答不难7.B【详解】设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均为s,上山所用的时间为,下山所用的时间为,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总时间为,上山和下山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故选B.【点睛】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是:往返的总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总时间等于往返的平均速度.8.C【解析】【详解】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在80cm=0.8m左右,故A符合实际;一般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左右,新纪念币5元硬币的直径比2.5cm要大一些,约为3.0cm,故B符合实际;物理教材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2.6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百米跑的成绩在14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C。9.A【详解】设步行速度与跑步速度分别为和,则,总路程为2s,设甲全程时间的一半是t,则,所以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故甲同学先到达终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10.D【详解】A.从甲和乙的图象来看,甲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乙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经过5秒钟,我们看到乙车所行驶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经过30秒钟,甲车行驶的路程是60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35m,所以是甲车行驶的路程长,故C错误;D.经过10秒钟,两车的图象相交于一点,表明它们行驶的路程是相等的,都行驶了20m,故D正确.11.5 运动 【详解】 (1)长江索道全长s=1165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s,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5m/s.(2)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点睛:(1)根据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12.cm min 【解析】根据物理单位的大小进行估计:作图用的铅笔长约为15cm;通常1min脉搏跳动60-70次,所以脉搏跳动300次所需时间约为5min.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13.20m/s 108km/h 【解析】【分析】根据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解题。【详解】因为,可得:;。14.65.11.85【解析】【详解】由于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此时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又因为分针偏向6min,所以秒针示数应小于30秒,即指针在5.1刻度处,所以此时秒针指示的时间是5.1s,即停表的读数是6min5.1s;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且木块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3.8cm与3.9cm之间,估读为3.85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L=3.85cm-2.00cm=1.85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秒表,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5.A2.182.2【解析】【详解】(1)如图,刻度尺A每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是0.1cm,即1mm;B刻度尺1cm之间有1格,分度值是1cm.所以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2)如图所示,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为2.18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为2.2cm.【点睛】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关键是一定要记住长度的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忘记的地方,多加练习形成习惯。16. 刻度尺 停表 15 20 变速 减小 【详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2][3]实验所需要器材有:小车、刻度尺、停表、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4]根据得,AB段平均速度为:;[5]根据得,BC段平均速度为:;(1)[6]由实验数据知,每段的平均速度都不相等,故小车做变速运动;(2)[7]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加速越慢,运动时间越长,所以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17.10.00 3.3 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示可知,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AC=10.00cm;(2)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v="s/t=10.00cm/3s=3.3cm/s"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的时间越短,时间越不好记,所以应选用坡度较小的斜面,使运动时间变长,方便测量;(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考点定位】平均速度;机械能转化18.(1)112.5km/h(2)22:21【详解】(1)由表格可知:列车从广州南到顺德的平均速度:(2)列车从中山北到珠海通过的路程:列车到达珠海的时刻是从22:01过20min即22:21到达;答:(1)列车从广州南到顺德的平均速度为112.5km/h(2)列车到达珠海的时刻为22:21。19.18min【解析】试题分析:左侧标志牌的含义是:这里到莆田12千米,右侧标志牌的含义是:限速40千米每小时;由于,所以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的时间:.考点: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生活中这样的标志牌很多,要注意观察.20.(1) 60km/h(2)0.15h【详解】(1)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2)“南国桃园9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路程为s=9km,∵v=∴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时间:t==0.15h.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2)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0.15小时.21.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详解】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篱笆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井是静止的,即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点睛】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2.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详解】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是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而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也在高速运动,当两者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两者相对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子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机械运动,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