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展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4.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初步感知散文诗的体裁特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2. 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的母亲形象。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著名诗人、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和小说散文集《往事》。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背景资料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画图”,准确地概括了这组散文诗的内容。
《荷叶·母亲》描述的是作者在雷雨天见到的一朵红莲被雨击打得左右倾斜,后被荷叶遮挡的一幕,作者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于是写下了这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首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4、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
菡萏hàn dàn 欹斜qī 荫蔽yīn bì 徘徊pái huái 并蒂bìng dì
5、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荷花。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播放朗读《荷叶 母亲》。(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托荷赞母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会欣赏散文诗的美。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红莲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怎样?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心情 环境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烦闷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不适意,徘徊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想一想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明确: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3、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明确: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4、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明确:“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
5、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红莲盛开图”“雨打红莲图”“荷叶护莲图”三幅画面的吧。
【内容见课件】
6、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段话。
①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明确:比喻、反问
②“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明确: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等。
③如何理解这一段?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由荷叶隐蔽荷花比喻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爱,表达对母爱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④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由衷的感激。
五、拓展延伸
1、回顾《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2、作者在《荷叶·母亲》一文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同学们,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并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心中的风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心中的暴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心中的黑暗来了,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赞美之情。
七、课堂小结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母亲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母亲的习惯,她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
八、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盖(fù) 匿笑(nì) 攲斜(jī) 徘徊(pái huí)
B.祷告(dǎo) 膝盖(qī) 并蒂(dì) 笑嘻嘻(xī)
C.荫蔽(yìn) 遮拦(zhē) 姊妹(zǐ) 花梗(gěng)
D.莲蓬(peng) 沐浴(mù) 花瓣(bàn) 菡萏(hàn dàn)
【答案】D
【解析】A项.攲斜(qī) “徊”读音应为“huái”; B项.膝盖xī C项.荫蔽y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 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 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 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乖凉——乘凉。B.莲篷——莲蓬。D.复盖——覆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答案】B
【解析】B项,徘徊: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用在此处与前文“成绩大有提高”矛盾。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答案】 D
【解析】ABC:病句修改正确; D:本句属于句式杂糅,到底是“主要读者”还是“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语意不明,应该删去“的主要读者”。 故答案为:D。
5.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 《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 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答案】 C
【解析】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故答案为:C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2 诗二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激趣导入,细听朗读,初步感知,圈点勾画,深入分析,含英咀华,品读悟情,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仔细研读,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图片导入,初读,析读,品读,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