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易考点 14.在柏林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易考点 14.在柏林,共35页。主要包含了易错音,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解释,课文内容填空,知识链接[来,重点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4.在柏林
一、易错音、字。
柏bó林 嗤chī笑 咔kā嚓chā 健壮zhuàng
后备役yì 不假jià思索 指手(画)脚 几jī乎
二、多音字
柏bǎi(松柏 柏树) bó(柏林)
三、近义词
缓慢—迟缓 健壮—强壮 虚弱—瘦弱 沉思—思考
奇特—奇异 平静—寂静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举动—举止
四、反义词
缓慢→迅速 健壮→瘦弱 指手画脚→规规矩矩 平静→动静
寂静→热闹 奇特→普通 不假思索→深思熟虑
五、解释:
嗤笑:讥讽的笑。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不假思索”:“假”凭借,“思索”思考。词语的意思就是不凭借思考很快就能思考出来。形容说话做事行动迅速。
六、课文内容填空:
①《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奥莱尔是美国女作家、记者。
②写的是在一个在战争中 失去三个儿子 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③文章以小见大,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叙述老兵在痛失三个儿子以后,把老妇人送进精神病院,再上战场,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④《在柏林》中的老妇人重复数“一、二、三”表示 ,这是对 . 的强烈控诉。(答案:失去了三个儿子 战争罪恶)
七、知识链接[来
1、奥莱尔,美国女作家,记者。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
2、写战争的成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草木皆兵、炮火连天、视死如归。
3、有关战争的古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2)《凉州词》唐·王翰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重点句子:
1、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①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说明了战争使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
②句中“几乎”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几乎”一词意思是“差不多”,车厢里的健壮的男子极少极少,去掉就变成“一个也没有”,与原文情况不符。
2、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不好。“他们的母亲” 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