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5 我看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穆旦的相关知识,积累“忧戚、飘逸、摇曳”等重点词语。
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重点)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难点)
4.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 风
[唐]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是一首赞颂春风的绝句。对花而言,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诗中将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并通过将荠花、榆荚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在春风的眼中,万物都是平等的。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二、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 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2.写作背景
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3.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xiè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
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九叶诗派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4.字词积累:PPT
三、初读感知
1.听读、跟读、自由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从《我看》这首诗,我读出了 ,感受到了 。
从《我看》这首诗,我看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我看》一诗中,“春风、青草”这些意象读出生命的新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我看》一诗中,“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哦生命的飞奔”读出了作者对生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3.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1、2节):描绘“我”眼中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第二层(第3—5节):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四、精读赏析
“1.我看”领起的四句诗,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春日夕阳图。
傍晚,春风和煦,轻轻拂过丰润的青草,草儿在风的轻抚中摇摆,远处的水面荡起一片绿潮。远眺,天空中,飞鸟平展翅翼,渐渐飞入云中,看不见了。流云慢慢地红了脸庞,凝望它的大地不觉沉醉了。
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会让你联想起哪些诗句?它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
3.第三节中的“你”指什么?
大自然,充满生机的万物。
4.第五节中,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大自然蕴蓄着新生和希望,诗人热切地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天风”一起坦荡地漫游,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五、合作探究
1.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有什么表达效果?
内容: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春日夕阳图。在这幅图中,有被春风吹拂着的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也让人仿佛看到遥远的湖水荡起了“绿潮”;有在天空中展翅并逐渐滑翔至远空深处的飞鸟,也有夕阳染红的流云和流云映照着的大地。春风、青草、远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春天夕阳中的种种意象,构成了一幅纯美的春日夕阳图。
形式:“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日夕阳图的内容,又形成不断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2.诗歌的标题是“我看”,然而诗歌第三、四、五节都非诗人所见,这样拟题合适吗?
合适。因为诗人在前两节描绘了“我看”到的景物,极力渲染了景物的静谧美好,展现了中国北方原野的生机与活力。后三节是诗人面对美景的思索,诱因是眼前的美景,这三节虽然没有写看到的景物,但是由“看”引发的思考与呼告,仍然和“看”有联系,因而这样拟题是合适的。
3.这首诗运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请找出具体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使青草“丰润”起来,“揉”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人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与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六、课堂小结
(一)艺术特色
1.意象丰富,意境优美。
诗人选取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树”等,自然让人联想到诸多经典诗句,以此创造出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
2.运用语言陌生化的手法。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看似不合事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二)归纳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夕照的美丽图画,歌颂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伟大,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七、拓展延伸
“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鉴赏方法,见于《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测作者的用意。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仅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6 我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6 我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初读诗歌,精读课文,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6 我看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6 我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课外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