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传声与传播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传声与传播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1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传声与传播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2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传声与传播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记住15 ℃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5.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合作探究】
    体验: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

    1.你有什么感觉?
    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演示一 声音的产生
    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
    甲 乙
    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
    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
    演示二 声音的产生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
    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
    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答:
    5.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拓展延伸:
    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
    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
    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
    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
    【教师点拨】
    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合作探究】
    演示三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
    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
    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
    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演示四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演示五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
    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
    演示六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点拨】
    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
    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
    知识点三 声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
    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3.15 ℃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合作探究】
    演示七 声速
    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
    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
    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
    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
    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
    【教师点拨】
    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
    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演示八 回声
    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
    1.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会听到回声.
    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声音的反射.
    3.听到回声的条件?
    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
    【教师点拨】
    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变大.
    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
    (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
    知识点三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
    【合作探究】
    演示四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
    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
    答:人都会失去听觉.
    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
    答:是骨传导方式.
    课堂小结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三、板书设计
    第1节声音的发生
    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150C时,v声 =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同步练习:
    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
    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3.有关声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线电波就是声波 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C.声音可以不需要介质传播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
    A.下雨天听到雷声 B.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
    C.海浪冲击岩石 D.节日里听到的爆竹声
    5.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能看到手机屏上的显示,却听不到手机铃声
    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用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
    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7.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1m/s,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车祸将会大大增加 B.看电视时看到的动作和听到的声音不相符
    C.你听到的问候声可能会变成“好你” D.人听不到任何声音
    8.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2-1-1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化法
    9.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以形式传入人耳。
    10.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m/s。目前,早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____km以上。
    11.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说明: 。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样,即是:不仅要有和传播声音的,还要有正常的。
    12.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如图2-1-2所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现代城市中居民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3.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意思是:在清冷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向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这说明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诗中包含的知识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14.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听到第一个回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
    15.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 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答案】
    1.D 2.C 3.D 4.B 5.C 6.D 7.D 8.B
    9.振动空气声波
    10.345m/s
    11.振动液体(水)能传声声援(发声体.振动体)介质耳朵(听觉器官)
    12.振动液体(水)真空
    13.温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发生的(空气可以传声)
    14.90m 1110m
    15.710m
    实验的物体
    发声时现象
    无声时现象
    结论
    橡皮筋
    振动
    不振动
    橡皮筋的振动产生声音
    尺子
    振动
    不振动
    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
    音叉
    振动
    不振动
    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
    鼓面
    振动
    不振动
    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m·s-1)
    空气(0 ℃)
    331
    海水(25 ℃)
    1 531
    空气(15 ℃)
    340

    3 230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相关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