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熔化和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3.3汽化与液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 4.1光的直线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2 光的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4.3平面镜成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初中人教版第4节 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课题】
《物理》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材地位】
《物态变化》一章内容属于科学内容三大类中的“物质”,所属二级主题是“物态的形态和变化”。在整个初中物理内容来看,“物体形态”中,同学们对身边物质的形态认知和学习,接触并初步建构学习方法、认知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为后续“物质”科学内容的学习(密度等)奠定基础。“物态变化”中,同学们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能量变化,为后续能量的学习建立表象,打下基础。
《升华和凝华》一节内容属于《物态变化》一章中的最后一节,因此由于前期学习方法的积累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一节的新授知识学习较为简单。同时,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要建立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这一学习方法在其他学段、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5个方面:升华、凝华、固液气三者变化过程、科学·技术·社会(STS)、动手动脑学物理。细分知识点并明类型如下:
是什么知识(事实+概念)
升华概念,凝华概念,自然界和生活升华,凝华有关现象,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如何做知识(程序/规则/步骤)
生活中对升华、凝华的运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能量变化汇总,说明生活中的现象是哪种物态变化,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为什么知识(动力/策略/原则)
水资源现况,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存在错误的前概念,因此需要纠正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复述升华、凝华的定义;
2、能举例并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能指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通过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对热量及其变化形成感性认知;
5、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能归纳总结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按照课本“想想做做”做实验,感受碘的升华和凝华;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我国或当地的水资源现象;
3、收集家庭的用水状况,并设计家庭的节水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好奇;
2、养成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
物理教科书、物理课程标准、人民出版社官网()、PPT、实验仪器(试管、碘、热水、凉水、烧杯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前期准备较为充分,实验选取恰当,实验现象明显;
较多抽象思维概念的提取,抽象过程的推导,难度较大,不易突破,建议适量增加实验以形成感性认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是学生训练抽象思维的学段,而物理是训练抽象思维的重点学科之一,如何把握训练学生抽象思维,如何量化抽象思维训练的目标是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需要大量的观察自然现象,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如此才能真正建立好生活和物理的关系;
物理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局限于所授知识,也不能够局限于所拓展的知识,教师对物理甚至其他学科(地理、历史、哲学等)及其历史都应有了解。如此老师站在讲台上时才能更好地展现科学的魅力,用自身表现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
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对于这个现象,你觉得雪发生了怎样的状态变化?
演示:
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进烧瓶,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将烧瓶放进装有冷水的烧杯。提醒学生观察有无液态物质出现。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讨论并总结结论。
思考讨论: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或直接从气态转化为固态?
学生阅读并有根据的回答:
根据气温未能达到雪的熔点和地面很干燥,可以推断雪并没有融化,所以只能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跑掉了。即雪直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樟脑丸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物质。
分析讨论观察结果:
固态的樟脑粉末经过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气态的樟脑蒸气经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新课讲授
升华和凝华
学生分组实验:
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
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进一步讲解:碘的熔点是113. 7℃,实验用的热水温度约60℃,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碘达不到熔点也不会熔化。
师生归纳总结: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思考:
1.对烧瓶内的冰加热,观察到冰
先化成了水,后水变干了,这个过程中,冰是否发生了升华?你对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两字是怎样理解的?
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升华、凝华的现象?
辨析:升华和气化、凝华和固化。
思考:
碘锤放进冷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吗?放进热水中会发生凝华现象吗?
请说说为什么?热水和冷水在物态变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生总结归纳: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思考:
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为什么会有窗花?
引导学生回答:
冰花的形成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冰花是什么物质凝华而成?
冰花是附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为什么冰花只形成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难道屋外没有水蒸气吗?
提问:
我们生活中用升华和凝华解决了哪些问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回答:
放入热水前:碘是黑色固体。放入热水后:碘锤内有紫色蒸气产生,说明碘变成气体。
放入冷水:紫色蒸气慢慢消失,同时观察到碘锤内壁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实验过程中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学生通过交流回答:
不是升华。冰是先熔化后汽化。“直接”就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变成固态时,不经过液态。
学生思考并回答:
升华:樟脑丸、结冰的衣服变干……
凝华:霜、冰花、雾凇……
概念辨析;
现象辨析:气体液化成液体,再固化成固体,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固体的内部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碘锤放进冷水中不会发生升华现象,放进热水中不会发生凝华现象。
升华要吸收热水中的热量,凝华需要冷水吸收冷水中的热量。
学生讨论、回答:
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
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冰花附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
凝华发生的条件是要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后,放出热量凝华为冰花;而屋外的水蒸气由于温度低无法放热,自然无法凝华形成窗花。
学生思考并回答: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的升华来降温等。
升华和凝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都进行得较为缓慢,再加上变化前后的气体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几乎没有感性认识。用“碘锤”来做升华实验,现象明显且简便易行、安全卫生,是观察升华、凝华现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对新授概念重点理解易错词汇,进行深入理解和辨析,进一步掌握概念。
从物理走向生活,用物理知识的角度来看自然现象。
与之前的知识相联系并辨析,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建构知识体系。
从实验出发,进一步理解升华和凝华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提炼抽象概念的能力。
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社会里去,让同学们拉近物理和自己生活的距离。
新课讲授
三态间互相转变
教科书想想议议:
画出水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三态之间的转化:
(红色表示吸热,蓝色表示放热)
学生思考并绘图: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总结所学的全部物态变化,并抽象其中的概念。学会通过画图的方式,总结所学内容。提高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新课讲授
水循环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第一自然段,并回答: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中有哪些水的物态变化?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第二、三自然段并概括出两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说出感想。
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用水习惯?
学生认真阅读并回答:
水循环: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转变存在的状态到地球中另一些地方。
蒸发、液化、凝固、凝华等。
学生认真阅读并回答:
可利用水资源稀缺,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我国由于水资源稀缺、水资源大量消耗、水污染,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感想:
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用水习惯。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习惯,将物理和生活紧密联系。
课堂练习
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请你分析樟脑丸变小的原因。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3.深秋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霜,霜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
4.深秋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珠,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
学生思考并回答:
樟脑丸是因为升华而变小了。
A
吸热:升华、汽化、熔化;
放热:凝华、液化、凝固。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4.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反馈练习,巩固加深。
练习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的生活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