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升华和凝华(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展开人教版八上3.4升华和凝华
(共17题)
一、选择题(共10题)
- 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D.“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 对于下列自然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露”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C.“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D.“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在衣柜里的长时间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 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实验中烧杯口产生的“白气”是气化现象
B.冬天小明同学堆的雪人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C.熔化状态的石蜡制成石蜡像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雨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 如图所示,是郑州市气象台发布的某天的天气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该天的最高气温为 ,读作“摄氏 度”
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云是地表的水在蒸发时上升到空中的水蒸气
D.云在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共4题)
-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物理现象,出现在玻璃窗的 (填“内”或“外”)表面,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向冰块中加盐的目的是 (填“降低”或“升高”)冰的熔点。
-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长春冬天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过程(填物态物变化名称),这个过程是 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 凝华
(1)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
(2) 吸、放热:凝华过程 热。
- 回答下列问题:
(1)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如图,罐内的干冰会越来越少,干冰发生了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变成 (填一物态名称),此过程铝罐周围的温度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为什么? 。罐外壁结的霜是如何形成的? 。
(2)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原来明亮的玻璃车窗上过了一段时间会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附在车窗的 (选填“内”或“外”)壁,这些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
- 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示四个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1) 图 :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霜。
(2) 图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说明 (选填“空气”或“真空”)传播了声音。
(3) 图 :用手 (选填“轻”或“重”)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响度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 ,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桌子能够传声。
(4) 图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观察到烛焰随着声音“舞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 【答案】C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C
【解析】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故A项说法正确;
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项说法正确;
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项说法错误: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项说法正确。
5. 【答案】B
【解析】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 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
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气体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B。
6. 【答案】A
7. 【答案】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需要吸热,故C正确;
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8. 【答案】B
【解析】“白气”是液化现象;蜡像形成是凝固现象为放热过程;人工降雨中干冰是升华现象。
9. 【答案】C
【解析】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不选择A项。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的现象,故不选择B项。
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凝华过程放热,故选择C项。
蜡烛燃烧殆尽是燃烧放热,蜡烛属于非晶体,故不选择D项。
10. 【答案】D
二、填空题(共4题)
11. 【答案】凝华;内;凝固
12. 【答案】凝华;放出;降低
13. 【答案】凝华;放出;凝固
【解析】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
14. 【答案】凝华;放
【解析】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这个过程是放热的。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15. 【答案】
(1) 固
(2) 放
16. 【答案】
(1) 升华;气态;下降;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2) 内;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的小水珠
【解析】
(1) 把干冰放入铝罐一段时间,铝罐结了一层霜,罐内的干冰会越来越少,干冰发生了升华变成了气态。此时,铝罐周围的温度会降低,因为干冰升华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罐外壁结了霜,是因为环境温度降低,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霜。
(2)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原来明亮的玻璃窗上过一段时间会有小水珠。小水珠是附在车窗的内部的。因为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的小水珠。
17. 【答案】
(1) 水蒸气;凝华
(2) 变小;空气
(3) 轻;不变
(4) 能量
【解析】
(1) 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熔化吸热,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外的下部和底部形成霜。
故答案为:水蒸气;凝华。
(2) 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响度越来越小,这说明平时空气传播了声音。
故答案为:变小;空气。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效果差,所以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而当耳朵贴近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效果好便清晰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轻;不变。
(4) 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由于音箱的纸盆在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故发现烛焰随着声音来回摆动,表明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能量。